[发明专利]收费方法、收费装置和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49717.1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9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浩;罗涛;夏冬;杜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B15/02 | 分类号: | G07B15/02;G06Q20/14;G06Q30/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春伟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付终端 计费起始 收费属性信息 指令 停车管理服务器 终止时间信息 车牌信息 电子设备 时间信息 收费装置 标识确定 收费信息 映射关系 预先存储 响应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收费方法、收费装置和电子设备,其中,该由停车管理服务器端执行的收费方法可以包括:接收来自于支付终端的车牌信息、计费起始时间信息、支付终端标识和计费起始指令;响应于计费起始指令,根据支付终端标识确定收费属性信息,其中,停车管理服务器端预先存储有支付终端标识和收费属性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接收来自于支付终端的针对车牌信息的计费终止时间信息和计费终止指令;响应于计费终止指令,根据计费起始时间信息、计费终止时间信息和收费属性信息,确定收费信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收费方法、收费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出行车辆的停车管理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有效解决停车管理问题,可以在城市公共道路边划分停车位,并对这些停车位进行收费管理。
在实现本公开构思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大多数路侧停车仍采用传统的手工收费方式,停车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实时监督,所收停车费用存在流失问题。此外,现有的停车收费方式存在乱收费、无证收费的现象,对恶意欠逃停车费无法处理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解决手工收费方式造成的停车费用流失、乱收费和欠逃停车费等问题的收费方法、收费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由停车管理服务器端执行的收费方法,停车管理服务器端与支付终端通讯连接,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于支付终端的车牌信息、计费起始时间信息、支付终端标识和计费起始指令;响应于计费起始指令,根据支付终端标识确定收费属性信息,其中,停车管理服务器端预先存储有支付终端标识和收费属性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接收来自于支付终端的针对车牌信息的计费终止时间信息和计费终止指令;以及响应于计费终止指令,根据计费起始时间信息、计费终止时间信息和收费属性信息,确定收费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收费方法,根据支付终端标识确定车牌信息的收费属性信息,然后根据收费属性信息和停车时长信息确定收费信息,便于支付终端在路边停车等场景中基于收费信息进行标准化收费,缓解乱收费现象。支付终端可以与停车管理服务器端通讯连接,并上传包括车牌信息的车辆停车照片,使得追缴欠逃车费有据可依。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由支付终端执行的收费方法,支付终端与停车管理服务器端通讯连接,支付终端具有支付终端标识,该方法包括:获取车牌信息、计费起始时间信息;向停车管理服务器端发送车牌信息、计费起始时间信息、支付终端标识和计费起始指令;获取针对车牌信息的计费终止时间信息;向停车管理服务器端发送车牌信息和计费终止时间信息,以使停车管理服务器端基于计费起始时间信息、计费终止时间信息和收费属性信息确定收费信息,其中,收费属性信息为停车管理服务器端根据支付终端标识确定的;以及接收来自于停车管理服务器端的针对车牌信息的收费信息。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由客户终端执行的收费方法,客户终端与停车管理服务器端通讯连接,停车管理服务器端还与支付终端通讯连接,支付终端具有支付终端标识,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于停车管理服务器端的收费信息,收费信息为停车管理服务器端根据计费起始时间信息、计费终止时间信息和收费属性信息确定的,其中,收费属性信息为停车管理服务器端基于支付终端标识和收费属性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支付终端标识确定的;至少展示收费信息,以便用户确认收费信息和进行支付。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由银行服务器端执行的收费方法,银行服务器端与停车管理服务器端通讯连接,停车管理服务器端还与支付终端通讯连接,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于停车管理服务器端的便捷支付信息,便捷支付信息包括:用户标识信息、车牌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绑定用户标识信息、车牌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97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