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皮介入心肌保护液灌注导管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50119.6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7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黄磊;欧阳昆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5/09;A61M1/36 |
代理公司: | 佛山卓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0 | 代理人: | 陈雪梅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骨 升主动脉 心脏 心肌保护液 经皮 灌注导管 纵隔 体外循环机 减压 通道孔 增大的 主动脉 左心室 粘连 撕裂 球囊 体外 左心 医疗器械 灌注 紧贴 损伤 室内 血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皮介入心肌保护液灌注导管,属于医疗器械。本发明所述第五通道孔位于第一球囊与第一通道之间,可将左心室内的血液引出体外,进入体外循环机,起到左心室减压的作用;本发明能通过经皮介入放置后,可灌注心肌保护液,起到使心脏停跳之作用,并使得心脏、升主动脉变瘪,避免与胸骨后的黏连;在纵劈胸骨时,避免了心脏、升主动脉的撕裂。本发明用于心脏、主动脉与前纵隔粘连或增大的心脏、升主动脉紧贴胸骨时,在纵劈胸骨时,避免了对心脏及升主动脉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涉及一种经皮介入心肌保护液灌注导管。
背景技术
在对心脏做手术操作时需要向心脏灌注心肌保护液使心脏处于电机械活动静止状态(即心脏停跳),以此来保证手术安全高效的进行同时保护心脏;临床经常遇到再次打开胸骨进行再次心脏手术的,而在第一次心脏手术后,会发生心脏外表面或升主动脉与胸骨发生黏连的情况,在黏连发生时,进行胸骨纵行劈开,会存在将心脏、升主动脉撕裂的风险,使得心脏、升主动脉内血液涌出,造成严重的手术事故;当遇到显著增大的心脏或者明显扩张的升主动脉时,心脏或升主动脉会紧贴胸骨后方,此时进行胸骨纵行劈开,同样存在撕裂心脏或升主动脉的风险。所以亟需一种方式以避免此类手术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经皮介入心肌保护液灌注导管;旨在通过在开胸进行心脏手术前,在DSA下经股动脉植入灌注导管,灌注心肌保护液,将心脏停跳,将心脏血液导出体外进行体外循环,让明显扩大的心脏或升主动脉缩小,以便进行后续手术;同时避免了手术事故的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经皮介入心肌保护液灌注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径向截面为圆形的灌注导管主体;所述灌注导管主体一端表面圆周覆盖设置弹性囊膜,共两个,填充介质后形成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在所述灌注导管主体内部设置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以及第四通道;第一通道位于灌注导管主体的轴心处,其在灌注导管主体设置弹性囊膜的一端通过第一通道口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在两个所述弹性囊膜之间通过第二通道口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三通道的一端与第二弹性囊连通;所述第四通道的一端与第一弹性囊连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灌注导管主体内部还设置第五通道;在所述灌注导管主体上最靠近端部的弹性囊膜一侧,所述第五通道通过第五通道口与外界连通,且所述第五通道口与第二通道口分别位于此弹性囊膜两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手术前,经过在股动脉穿刺,通过医用导丝引导,建立从股动脉到心脏左心室的轨道,然后,将灌注导管的第一通道套在医用导丝上,顺利将带有弹性囊膜的一端送至心脏处,使第一弹性囊位于左心室,第二弹性囊位于升主动脉,然后给第一弹性囊注入带造影剂的盐水,并拖拽导管使第一弹性囊位于主动脉瓣下,再给第二弹性囊导入带显影剂的盐水,使第二弹性囊卡在升主动脉处,然后从第二通道注入心肌停搏液,使停搏液进入冠状动脉开口,达到心脏停跳的目的,同时经过传统的股动静脉置管,通过股静脉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进入体外循环机,再通过股动脉将动脉血引回体内,建立起体外循环,同时通过第一通道或第五通道,把左心室内的血液引出体外,进入体外循环机,起到左心室减压的作用;使得心脏、升主动脉变瘪,避免与胸骨后的黏连;在纵批胸骨时,避免了心脏、升主动脉的撕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心脏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右心房;2、右心室;3、左心室;4、左心房;5、主动脉;6、肺动脉;7、灌注导管主体;8、第二弹性囊;9、第一弹性囊;10、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第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未经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01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 下一篇:分开式球囊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