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油废液处理破溶剂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50204.2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0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罗国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凯诚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7/05 | 分类号: | B01D17/05 |
代理公司: | 福州顺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2 | 代理人: | 陈为志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液处理 溶剂 高油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高分子亲水化合物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废液处理技术 松香酸酯 丙二醇 减粘剂 乙二胺 | ||
本发明涉及废液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油废液处理破溶剂及其使用方法,高油废液处理破溶剂包括以下占比组分,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占比为3‑7%,丙二醇松香酸酯占比为1‑5%,乙二胺占比为6‑1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占比为5‑10%,减粘剂占比为3‑6%,高分子亲水化合物占比为10‑30%,水占比为26‑72%;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保护环境、处理时间短、降低成本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液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油废液处理破溶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高油废液是一种油污含量高的工业废液,目前,传统对待这些高油废液所采用的方法有:将此类高油废液收集后统一拿到垃圾厂进行焚烧,这种方法虽然成本低,但是存在有不环保不符合长期发展的问题;将此类高油废液采用隔油池进行处理,虽然使用隔油池处理废液具有处理效果高、去除率高的优点,但是存在有处理时间大多都需要长达几个小时,处理速度较慢的问题,令隔油池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难以推广;向此类高油废液中加入铝盐和铁盐等无机添加剂进行处理,使用这种无机添加剂虽然处理效果好、处理速度满足需求,但是需要的投放量比较大,从而造成成本较高的问题,而且使用此类无机添加剂产生的污泥量也比较多,对污泥进行处理的成本也会增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油废液处理破溶剂及其使用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油废液处理破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在所述破溶剂中占比的组分: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占比为3-7%,丙二醇松香酸酯占比为1-5%,乙二胺占比为6-1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占比为5-10%,减粘剂占比为3-6%,高分子亲水化合物占比为10-30%,水占比为26-72%。
优选的,所述丙二醇松香酸酯由松香酸和丙二醇反应制得,其制备方法为:向反应釜内加入等量的松香酸和丙二醇,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之后控制反应釜开始加热,将反应釜内温度提高至160-260℃,此时,在稀硫酸的催化作用下松香酸和丙二醇进行脂化反应;控制反应釜保持容器内温度令松香酸和丙二醇进行6-10h的脂化反应后,将所得溶液进行中和、冷却、过滤、洗涤、分子蒸馏后即可。
优选的,所述减粘剂为四甲基癸炔二醇。
优选的,所述高分子亲水化合物为聚丙烯酰胺。
本发明中公开的一种高油废液处理破溶剂,其制备方法为:向反应釜内加入丙二醇松香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乙二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减粘剂、高分子亲水化合物和水,添加含量的推荐比例为:丙二醇松香酸酯与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的比例为3:5,丙二醇松香酸酯与乙二胺的比例为3:10,丙二醇松香酸酯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比例为3:7,丙二醇松香酸酯与减粘剂的比例为3:5,丙二醇松香酸酯与高分子亲水化合物的比例为3:20,丙二醇松香酸酯与水的比例为3:50;将前述物质全部添加至反应釜内后,控制反应釜开始加热,令反应釜内温度达到40°C后开始抽气真空搅拌,搅拌时间为3h,搅拌完成后将反应釜温度升温至70°C后进行冷却,待冷却至室温即可。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油废液处理破溶剂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反应釜内加入高油废液,并往高油废液内加入质量分数为35%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高油废液的pH值,使高油废液的pH值为8;
控制反应釜开始加热,令反应釜内温度升高从而升高高油废液温度,令其温度达到35°C;
对高油废液进行计量,以每升高油废液内加入20.2mg的破溶剂为标准,计算所需加入的破溶剂质量;
向高油废液内加入质量与前述计算结果相等的破溶剂,并搅拌1-5分钟,令破溶剂与高油废液充分反应,搅拌完成后将该混合溶液静置至少30分钟便可。
较之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凯诚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凯诚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02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