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折叠柔性屏幕智能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51682.5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79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蔡绍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进佳科技(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汉鼎理利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18 | 代理人: | 潘满根 |
地址: | 中国香港荃湾青山公路4***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折叠 柔性 屏幕 智能 终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折叠柔性屏幕智能终端,包括可折叠柔性显示屏,所述可折叠柔性显示屏具有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以及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三侧边、第四侧边,其中所述第一侧边与第三侧边相连接且形成第一夹角B,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相连接且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相等,且90°<B<180°。本发明的一种可折叠柔性屏幕智能终端,全展开时基础是由两个直角梯形沿着斜腰边直接拼凑,形成具有呈类似回力镖形状的屏幕,全折叠时的外部轮廓则是单个直角梯形。本发明为使用者提供多种更佳的手持角度和观看角度,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柔性屏幕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智能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甚至指环、手环、手掌环、腕带、臂带、智能手表等可穿戴智能终端)的屏幕形状绝大部分都是矩形的,矩形的手机自然地拿在手掌上时,无论是手机的两条较短宽度边还是两条较长边,它们与“双肩直线”都不会是平行的。从人体构造基本形态上来说,当把手掌移动至使用者视线正前方时,手掌和前臂与人体双肩直线的舒适角度通常是15°至75°之间的类似三角形视角,如图1示出的A角。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手机是竖向还是横向拿在手掌中,手机和“手掌/前臂”三者的直线与双肩直线所形成15°至75°之间的斜度都会导致手机斜放在使用者的面前(图2中所示)。斜放着的手机自然会有很多使用上的问题,比如阅读不便。此时,需要通过使用者转动手腕或手肘来把手机重新放在使用者的面前,(图3所示,图中的手掌虚线到实现给出了使用者手腕转动的轨迹示意),长期使用会导致使用者的“手腕/手臂”和双肩等容易疲劳、关节劳损等。
再者,矩形的手机拿在手掌上时,使用者最直接的就是拿着手机的两条较长边(即以手机的较短宽度边作手持施力位),这时手机与“手掌和前臂”大致形成了一个90°相互垂直(图2中所示),手机与“手掌和前臂”互相垂直时所述手机与双肩直线15°至75°之间的倾斜度与所述手掌与双肩直线15°至75°之间的倾斜度固然是相反的,但手机跟使用者正前方视线保持着一个15°至75°之间的倾斜度是仍然存在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这些手机的缺陷,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柔性屏幕智能终端,具有类似回力镖形状的屏幕,为使用者提供多种更佳的手持角度和观看角度,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折叠柔性屏幕智能终端,包括可折叠柔性显示屏,所述可折叠柔性显示屏具有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以及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三侧边、第四侧边,其中所述第一侧边与第三侧边相连接且形成第一夹角B,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相连接且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相等,且90°<B<180°。
优选地,105°≤B≤165°。
优选地,125°≤B≤145°。
优选地,所述可折叠柔性显示屏具有第一折叠线,所述第一折叠线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平分线重合,且所述可折叠柔性显示屏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折叠线折叠。
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叠线将所述可折叠柔性显示屏分隔为第一显示部及第二显示部,且所述第一显示部与所述第二显示部关于所述第一折叠线对称。
优选地,所述可折叠柔性显示屏还具有第二折叠线,所述第二折叠线处于所述第一显示部或者第二显示部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折叠线的一端经过所述第一折叠线的端点,且所述第二折叠线垂直于所述第一侧边或者第三侧边中的任意一个。
优选地,所述第五侧边15与所述第一侧边11垂直,且所述第六侧边16与所述第三侧边13垂直。
优选地,所述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智能终端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进佳科技(国际)有限公司,未经进佳科技(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16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