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合模率和模具双料片保护的模具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52045.X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2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朋;辛宪秀;李立臣;马兆远;姚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凌云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2 | 分类号: | B21D37/12;B21D5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领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2 | 代理人: | 罗晓鹏 |
地址: | 2017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模成型块 弹性组件 模具 双料片 上模架 模具结构 成型块 冲压 异物 合模 上模 浮动 自动补偿磨损 钢性接触 模具型面 模成型 下模架 上端 模架 下端 压坏 磨损 着色 压缩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合模率和模具双料片保护的模具结构,包括上模架、下模架、上模成型块、下模成型块和弹性组件,多个下模成型块各通过至少一个弹性组件固定在下模架的上端面上,上模架布置在下模成型块的上方,多个上模成型块设置在上模架的下端面上,且与下模成型块一一对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弹性组件让各个下模成型块均成浮动的,当模具某个下模成型块产生磨损,弹性组件会自动补偿磨损量,将整个下模成型块顶起,从而保证模具型面着色率和产品质量;对于模具中落入异物或有双料片冲压时,由于整个下模成型块是浮动的,一旦有异物或双料片被冲压,弹性组件会被压缩,避免钢性接触,从而保护模具不被压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合模率和模具双料片保护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中,车身零件多种多样,造型各异,其中的白车身大小总成板件,因形状复杂,强度硬度高,数量需求多,所以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订单,需依赖高吨位液压机冲压模具来生产出所需零件,此生产方式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能很好的满足汽车市场需求。
当前的大部分模具,为考虑生产成本、生产效率等因素,优先会加工制造成一模多腔(具有多个下模成型块)的形式,并且各个型腔都是同时固锁在下模架上,这样一次冲压可以生产出多个零件,但是由于不同的模具型腔在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的增多,时间的累积,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模具型腔磨损,此磨损会导致模具在冲压生产时,模具闭合时上下模间隙产生不同,使得模具中某一型腔的上下模成型块型面不贴合,着色变差,影响产品的质量。
模具冲压到了此阶段,产生这种影响产品质量的合模率问题,一般是通过上下模成型块重新型面整体精加工或者对局部成型块增减垫片来解决,此方法耗时耗力,成本高,实际效果不理想。
另外,目前冲压生产时,会有极小概率(约万分之一)模具中会有异物(如螺钉)或双料片被冲压,纵然在料片拆垛阶段、模具上料、模具下料阶段均设计上电磁感应检测装置,以保证每次的机械手都抓取一片料片来进行冲压,但仍有概率发生此问题。一旦发生,轻的将损坏上下模成型块,重则导致铸件模架压裂变形,甚至报废模具,造成很大的浪费及项目进度延期,供货链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合模率和模具双料片保护的模具结构,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合模率和模具双料片保护的模具结构,包括上模架、下模架、上模成型块、下模成型块和弹性组件,多个下模成型块各通过至少一个弹性组件固定在下模架的上端面上,上模架布置在下模成型块的上方,多个上模成型块设置在上模架的下端面上,且与下模成型块一一对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弹性组件让各个下模成型块均成浮动的,当模具某个下模成型块产生磨损,弹性组件会自动补偿磨损量,将整个下模成型块顶起,从而保证模具型面着色率和产品质量;另外,对于模具中落入异物或有双料片冲压时,由于整个下模成型块是浮动的,一旦有异物或双料片被冲压,弹性组件会被压缩,避免钢性接触,从而保护模具不被压坏,提高了合模率,提高了零件生产效率,降低返修率,减少了模具调试时间和调试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在上述方案中,弹性组件包括多个碟簧组件,下模成型块通过多个碟簧组件固定在下模架的上端面上。
在上述方案中,弹性组件还包括成型块垫板,成型块垫板通过多个碟簧组件固定在下模架的上端面上,下模成型块设置在成型块垫板的上端面上。
在上述方案中,碟簧组件包括等高螺丝和多个碟簧,成型块垫板上设有过孔,下模架上设有螺纹孔,等高螺丝的螺纹端穿过过孔后与下模架上的螺纹孔相旋合,在成型块垫板与下模架之间叠设有多个碟簧。
在上述方案中,位于成型块垫板与下模架之间的碟簧均套在等高螺丝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凌云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凌云汽车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20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位准确的冲压模具
- 下一篇:一种多工位铜管口径扩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