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哥窑弟窑上下组合的龙泉陶瓷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52338.8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4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成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成清 |
主分类号: | B28B1/02 | 分类号: | B28B1/02;B28B11/04;B28B11/24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付建中 |
地址: | 3237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部 哥窑 胎土 拉坯 上下组合 胎泥 外壁 下料 陶瓷 成型过程 加工方便 旋转台 上料 烧成 施釉 素烧 加工 成型 转动 作品 表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哥窑弟窑上下组合的龙泉陶瓷的加工方法,包括拉坯成型、素烧、施釉和烧成,拉坯成型过程中按如下步骤:S1将哥窑胎土或弟窑胎土放置在旋转台上作为下料,将弟窑胎土或哥窑胎土放置在下料上作为上料;S2转动旋转台,拉坯形成胎泥;S3将胎泥外壁中上料和下料的结合部修薄。步骤S3中,结合部的宽度为1‑5cm。步骤S3中,结合部的宽度为1‑3cm。步骤S 3中,结合部被削去0.5‑2mm厚度的外壁。本发明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加工方便、作品多样化、增加表现手法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哥窑弟窑上下组合的龙泉陶瓷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龙泉陶瓷有两大风格,即有哥窑陶瓷和弟窑陶瓷,哥窑陶瓷的特征是其釉层开裂,俗称开片,弟窑陶瓷的特征是其釉层不开裂,俗称不开片,哥窑陶瓷开裂的主要原因是,陶瓷烧成后冷却过程中,由于胎泥和釉层的膨胀系数不同造成釉层开裂,现有的陶瓷作品中,只有哥窑陶瓷和弟窑陶瓷,但没有将哥窑陶瓷和弟窑陶瓷上下组合制成陶瓷作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种哥窑弟窑上下组合的龙泉陶瓷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哥窑弟窑上下组合的龙泉陶瓷的加工方法,包括拉坯成型、素烧、施釉和烧成,其特征是,拉坯成型过程中按如下步骤:
S1将哥窑胎土或弟窑胎土放置在旋转台上作为下料,将弟窑胎土或哥窑胎土放置在下料上作为上料;
S2转动旋转台,拉坯形成胎泥;
需要说明的是,陶瓷常规加工步骤中有拉坯成型、素烧、施釉和烧成,本发明的素烧、施釉和烧成均按现有的加工方法,但在拉坯成型这一步骤中,进行了创新。
胎泥经素烧、施釉和烧成成为陶瓷作品。
通过本发明加工的陶瓷作品,可以是上部为哥窑、下部为弟窑,也可以是上部为弟窑、下部为哥窑,哥窑部分开片、弟窑部分不开片。
拉坯成型过程中,还增加步骤S3 将胎泥外壁中上料和下料的结合部修薄。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料和下料的结合部在拉坯成型过程中,是较为模糊的地带,这取决于拉坯时手势。
将胎泥外壁中上料和下料的结合部修薄。主要是减少模糊的地带,减少互相之间的影响。
作为优选,步骤S3中,结合部的宽度为1-5cm。
作为优选,步骤S3中,结合部的宽度为1-3cm。
作为优选,步骤S 3中,结合部被削去0.5-2mm厚度的外壁。
本发明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加工方便、作品多样化、增加表现手法的有益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哥窑弟窑上下组合的龙泉陶瓷的加工方法,包括拉坯成型、素烧、施釉和烧成,拉坯成型过程中按如下步骤:
S1将哥窑胎土放置在旋转台上作为下料,将弟窑胎土放置在下料上作为上料;
S2转动旋转台,拉坯形成胎泥。
S3 将胎泥外壁中上料和下料的结合部修薄。
步骤S3中,结合部的宽度为1-5cm,或者,步骤S3中,结合部的宽度为1-3cm。
步骤S 3中,结合部被削去0.5mm厚度的外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成清,未经陈成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23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