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处理钢构件的方法及钢构件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653640.5 申请日: 2013-08-19
公开(公告)号: CN110241378A 公开(公告)日: 2019-09-17
发明(设计)人: S.拉森;W.戴特查里;I.弗洛德斯特罗姆;P.纽曼 申请(专利权)人: SKF公司
主分类号: C23C8/32 分类号: C23C8/32;C21D1/18;C21D1/06;F16C33/62;F16C33/34;F16C33/32
代理公司: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兰恭滨
地址: 瑞典*** 国省代码: 瑞典;SE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钢构件 热处理钢 铁素体氮碳共渗 碳氮共渗
【说明书】:

一种热处理钢构件(34,36,38,40)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对所述钢构件(34,36,38,40)进行碳氮共渗;以及b)对所述钢构件(34,36,38,40)进行铁素体氮碳共渗。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8月19日、申请号为201380042740.5和名称为“热处理钢构件的方法及钢构件”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热处理钢构件(steel component)的方法和已经经历该方法的钢构件。

背景技术

碳氮共渗(carbonitriding)是一种冶金学表面修饰技术,其用于增加金属构件的表面硬度,从而减少使用过程中对构件的磨损。在碳氮共渗过程中,碳和氮的原子间隙式地扩散进入(diffuse interstitially into)金属中,从而形成滑移障碍并且增加近表面(通常是0.1~0.3mm厚的层)的硬度。碳氮共渗通常在850~860℃的温度下进行。

通常碳氮共渗用于改进具有中碳钢或低碳钢而非高碳钢的钢构件的耐磨性(wearresistance)。尽管包含高碳钢的钢构件强度更好,但是已经证实它们在某些应用中更容易裂化。构件例如可以应用于常见的肮脏环境,在该肮脏环境中润滑油容易被污染,例如在齿轮箱中,并且构件的使用寿命在这种条件下会显著缩短是众所周知的。换句话说,润滑剂中的颗粒能够例如在齿轮箱的各种移动部件之间进入,并在它们的接触表面上形成凹口(indentation)。应力在这些凹口的边缘周围富集并且这些接触应力富集最终可能导致疲劳裂纹。使用这种方式损伤的构件还可能造成由所述构件产生的噪音增加。

铁素体氮碳共渗(ferritic nitrocarburizing)是一种表面硬化工艺,其中向铁金属(ferrous metal)的表面提供氮和碳。铁素体氮碳共渗通常在525~625℃的温度下进行,并产生由陶瓷型铁-碳氮化物层(化合物层)和底部扩散区域组成的薄的硬表面,其中氮和碳溶解于基体中。最通常的是,对低碳的、低合金的钢使用铁素体氮碳共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热处理钢的改进方法。

这一目的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得以实现:a)对钢构件进行碳氮共渗,和b)对钢构件进行铁素体氮碳共渗,其中优选这些步骤依次进行。

使用方法改变了钢构件表面的显微结构,改进其耐磨性、耐蚀性、承重能力、表面硬度、型芯硬度(core hardness)、化合物层厚度、抗摩擦磨损性(abrasive wearresistance)、耐粘附磨损性(adhesive wear resistance)、和/或耐疲劳性,并增强了其释放在表面上任何凹口的边缘处应力集中的能力。

经历所述方法的钢构件的表面可具有800~1000HV的表面硬度和300~500HV的型芯硬度,取决于所使用的钢的类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经历所述方法的高碳钢构件的表面和型芯的硬度均大于包含具有低碳含量的钢的已知构件的硬度。作为结果,改进了滚动接触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此外,会增加钢构件例如轴承的荷重能力,由此轴承可以是为具体应用的更小构造(construction)。还增加了滚动接触的耐疲劳性,使得可以延长钢构件的使用寿命。此外,没有发现现有技术中所记载的经裂化导致的缺点。

所述钢构件可以具有厚度为10–20μm的化合物层,该厚度是从钢构件的表面测得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500~700℃的温度下、优选低于590℃的温度下实施步骤b)。这种低工艺温度导致钢构件微小的形状畸变,这意味着后研磨(post-grinding)是没有必要的。因此,该方法是提高钢构件耐磨性和耐蚀性的成本有效的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可以使用气体、盐浴、离子或等离子体或流化床铁素体氮碳共渗实施步骤b)。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KF公司,未经SKF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36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