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达BVDV-E0的重组牛肠道病毒的构建方法与初步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54523.0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28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侯绍华;任肖;贾红;张姗;姜一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7/01 | 分类号: | C12N7/01;C12N15/66;C12R1/9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董柏雷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达 bvdv e0 重组 肠道病毒 构建 方法 初步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达BVDV‑E0的重组牛肠道病毒的构建方法及其初步应用,所述感染性克隆毒株是通过反向遗传操作的方法获得BEV BJ101毒株的全长cDNA克隆并获得拯救毒株rBEV后,将BVDV的E0序列插入到BEV全长cDNA中,获得可稳定表达外源基因E0的重组牛肠道病毒。所述rBEV‑E0重组病毒的初步应用,将分离纯化后的重组病毒免疫6~8周龄的SPF级别的Balb/c雌鼠,在不同时间点收集其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小鼠不但可以稳定表达E0蛋白,并能对其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本发明的重组病毒可同时用于BEV和BVDV的防控,也为其他外源基因提供了合适的的rBEV插入位点,为后续外源基因的插入、重组病毒的制备等研究提供有效的技术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兽用生物制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重组牛肠道病毒,尤其涉及一种表达BVDV-E0的重组牛肠道病毒(表达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E0蛋白)的构建方法及其初步应用。
背景技术
20世纪50年代首次从牛体内分离到BEV,随后在负鼠、宽吻海豚、骆驼和羊驼等动物体内也分离到该病毒。BEV的病原性不明显,感染宿主后引起腹泻、呼吸困难和繁殖障碍。BE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肠病毒属,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共12种型,BEV属于肠道病毒E型或F型。BEV基因组大小约7500bp,基因组包含5’非编码区、ORF、3’非编码,ORF编码结构蛋白(P1区编码的 VP1,VP2,VP3和VP4)、非结构蛋白(P2区编码的2A,2B,2C以及P3区编码的3A,3B,3C和3D)。目前研究表明BEV具有稳定的物理性状、能够抵抗肠道酸性环境、可通过肠道途径进入宿主体内,且该病毒无毒力或毒力较弱。这些特性使BEV成为较好的疫苗候选载体。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牛均易感染、以犊牛易感性最高,给我国乃至全球养殖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BVDV病毒的结构蛋白中,E0蛋白保守性很高,并含有中和表位,产生的中和抗体具有中和BVDV的能力,被认为是BVDV亚单位疫苗的重要靶标抗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表达BVDV-E0的重组牛肠道病毒的构建方法及其初步应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包括牛肠道病毒,所述牛肠道病毒的感染性克隆毒株是BEV BJ101 株的克隆毒株,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全基因序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染性克隆毒株是通过反向遗传操作的方法获得BEV BJ101毒株的全长cDNA克隆并获得拯救毒株rBEV后,将优化后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0序列插入到BEV全长 cDNA中,获得可稳定表达外源基因E0的重组牛肠道病毒,所述E0序列具有如SEQ ID NO.2所示。
具体地,在所述BEV全长cDNA的非结构蛋白2C和3A之间插入优化后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0序列。
进一步地,所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E0基因的优化包括在构建好的含有 GpBSK-rBEV的质粒的2A和3C基因序列之间插入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E0基因,对E0的基因序列先进行哺乳动物密码子优化,再在其5’端添加合成GCCGGCCGC NotI酶切位点序列,在其3’端添加合成TCTAGA XbaI酶切位点序列(SEQ ID NO.2所示),以便于通过NotI、XbaI双酶切后与引入NotI、XbaI双酶切位点的GpBSK-rBEV的质粒进行连接。
具体地,在构建好的含有GpBSK-rBEV的质粒的2C和3A基因序列之间通过重叠PCR的方法引入NotI和XbaI双酶切位点.所述重叠延伸PCR引物包括3 对引物对,分别为:P23-F,P23-2AF和EcoR5-R,从5’端到3’端,引物对的具体序列如下:
P23-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45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