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色红曲菌及其共酵产洛伐他汀的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55078.X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3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毛健;刘双平;韩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1/20;C12N1/18;C12G3/022;C12J1/04;C12R1/645;C12R1/25;C12R1/07;C12R1/86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色 曲菌 及其 共酵产 洛伐他汀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色红曲菌及其共酵产洛伐他汀的方法与应用,属于发酵工程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紫色红曲菌已于2018年12月20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NO:M 2018910,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该种红曲菌固态发酵制备红曲发酵剂中洛伐他汀产量可达6~12mg/g,色价可达1500~2500μ/g,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无桔霉素检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色红曲菌及其共酵产洛伐他汀的方法与应用,属于发酵工程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红曲菌是一种小型丝状腐生真菌,传统的红曲生产是以大米为原料,经过浸米、蒸饭、冷却后接种红曲霉菌种,再通过固体发酵的方法得到的产物为红曲米。红曲米在我国应用于传统食品着色、防腐和治疗消化不良、腹泻、脾胃不和等疾病,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红曲菌在红曲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生多种生理活性物质。洛伐他汀作为红曲中一种有效的降血浆胆固醇的活性物质,1979年由日本教授远藤章首次报导从红色红曲霉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开发各种治疗药物和保健食品。除了作为胆固醇生物合成的抑制剂,调节血脂生理功能外,也有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抗炎抗增殖的功能等。
红曲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红曲色素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天然色素,由于其颜色鲜艳且安全性高的特点,一直深受人们的重视。与其他天然色素相比,红曲色素着色力强,热稳定性好,在酸碱条件下也能稳定存在,在食品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红曲色素还具有抑菌防腐、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功能特性。
随着红曲产品中一种真菌毒素桔霉素的发现,引起了各国对红曲安全性的重视。研究发现先,由于红曲菌代谢产生的桔霉素具有的肾毒性和致畸形,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些潜在危害,因此桔霉素也被一些国家作为评价红曲产品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紫色红曲菌一直是食品工业上常见的红曲菌种,应用于工业发酵可产洛伐他汀和色素。紫色红曲菌是“药用”红曲产业的唯一生产菌种,但研究多局限于色曲和酿造曲的生产菌种选育和发酵制作工艺等领域。高产洛伐他汀且红曲色素含量较高,同时不产或低产桔霉素的紫色红曲菌生产菌株的成功利用至今少有报道。
在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的生产中常采用多菌种共酵体系,微生物共酵能通过影响微生物的代谢来影响发酵,进一步影响发酵食品的品质。推断其他微生物代谢的某些产物或是酶类可能对红曲菌生长及次级代谢产物的产生有调控作用。然而目前将微生物共酵模式应用于紫色红曲菌固态发酵的研究少有报道。将菌株共酵与红曲菌固态发酵制曲相结合对相关次级代谢产物的正向调控有重要意义,为提升相关红曲发酵产品品质提供了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株产洛伐他汀和红曲色素能力较高,且不产桔霉素的紫色红曲菌H8-2,已于2018年12月20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NO: M 2018910,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含有所述紫色红曲菌H8-2的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是发酵剂,所述发酵剂中含有紫色红曲菌H8-2 和酿酒酵母CCTCC NO:M 2015119。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酿酒酵母CCTCC NO:M 2015119已公开于公开号为 CN104911116B的专利中。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每g发酵剂中含有≥1×106个孢子。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剂中含有紫色红曲菌H8-2和乳酸菌。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乳酸菌为植物乳杆菌。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植物乳杆菌为植物乳杆菌CGMCC No.8097,已公开于公开号为CN103421723B的专利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50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