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挖钻机的桅杆转盘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56945.1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3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郭燕;陈曦;李远虎;张昊;王燕;吴斌;邢树兴;张建宇;宗群涛;黄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车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5/04 | 分类号: | E21B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10224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桅杆体 转盘体 桅杆 限位部 偏摆 限位面 限位 扇形开口 旋挖钻机 转盘结构 适配 转轴 机械限位 角度调节 限位凸部 转轴连接 下端面 预设 匹配 转动 相抵 垂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挖钻机的桅杆转盘结构,包括桅杆体和与桅杆体贴合安装转盘体,桅杆体与转盘体通过垂直于转盘体的转轴连接,且桅杆体能够绕转轴偏摆转动,转盘体的两侧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一限位面,桅杆体上对应转盘体的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与第一限位面相匹配的第二限位面,且当桅杆体左右偏摆至预设极限角度时,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相抵;转盘体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桅杆体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部相适配的第二限位部,且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中的一个为以转轴为中心的扇形开口,另一个为与扇形开口相适配的限位凸部。通过双重机械限位使得桅杆偏摆限位更加充足,避免了桅杆偏摆限位不足影响桅杆偏摆角度调节的准确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挖钻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挖钻机的桅杆转盘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旋挖钻机施工工况的复杂性不断提高,对钻机的结构要求不断提出新的挑战。比如中大吨位旋挖钻机对入岩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钻机的一些结构件的设计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工况对钻机的使用要求。
旋挖钻机的桅杆转盘结构在整个钻机结构来讲,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铰接点。一般来说,其包括桅杆体和与桅杆体贴合安装转盘体,桅杆体与转盘体通过垂直于转盘体的转轴连接,且桅杆体能够绕转轴偏摆转动,并且转盘体上还设置有垂直于上述转轴且水平布置的轴套,通过该轴套用于与车体的对应部位铰接。旋挖钻机在做施工准备时,可通过调节桅杆体的左右倾斜角度来达到桅杆体与水平面垂直的定位效果,从而保证钻孔的垂直度要求。而桅杆体的左右倾斜角度调整一般需要限制在偏摆角度范围内。
但现有的转盘体结构大多采用如图1和图2所示的圆盘式结构,该圆盘式结构的转盘在应用至大中型旋挖钻机时,尤其在做入岩工况时,上述圆盘式的转盘体结构中用于固定转盘体10上的轴套11的板件12经常会出现裂纹的现象,板件12间焊缝疲劳撕裂,或者转盘体10前后面变形不能完好得与桅杆体贴合等现象。焊缝开裂区域13的常出现位置正如图1和图2所示。这是因为转盘体10在整个钻机使用过程中受到的力是非常复杂,转盘体10的圆盘部分会受到较大的径向力。
为了解决转盘体容易出现板件间焊缝开裂、板件裂纹、转盘体变形等现象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旋挖钻机开始采用如图3和图4所示的类矩形中心穿轴式转盘体结构,该结构的应用虽然避免了板件间焊缝开裂、板件裂纹、转盘体变形等现象,但是仍会存在限位不足影响桅杆偏摆角度调节的准确性问题。该种结构的桅杆转盘结构,包括和通过转轴30与转盘体10实现铰接连接的桅杆体20,其的限位原理主要是通过转盘体10的两侧端面上均设置第一限位面14,桅杆体20上对应转盘体10的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与第一限位面14相匹配的第二限位面15,第一限位面14和第二限位面15中的一个为平面,另一个为自中部向上下端呈预设倾斜角度的下坡面,当桅杆体20发生左右偏摆时,对应侧的上下坡面会与平面碰撞相抵实现限位,该种结构要想达到预期的限位效果,也即欲实现面接触限位,对于限位面的上下端倾斜坡面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若加工精度稍有偏差就容易使得面面碰撞相抵时的限位为线接触,当应用于大中型旋挖钻机时,很容易出现限位能力不足而导致桅杆调节角度不准确的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解决旋挖钻机的桅杆转盘结构存在桅杆偏摆限位不足影响桅杆偏摆角度调节的准确性的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挖钻机的桅杆转盘结构,以解决旋挖钻机的桅杆转盘结构存在桅杆偏摆限位不足影响桅杆偏摆角度调节的准确性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车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车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69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