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箱体单元、箱体组件和数据中心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57453.4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5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胡雄;翦崴;陈继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02 | 分类号: | B65D90/02;B65D90/00;B65D85/52;E04H5/00;E04H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李欣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箱体单元 底板组件 竖梁 底架 数据中心 箱体组件 延伸段 底板 伸出 彼此平行 节省材料 使用功能 下端 申请 保证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箱体单元、箱体组件和数据中心;箱体单元包括底板组件和多个竖梁;所述底板组件包括底架和固定在所述底架上的底板;所述多个竖梁彼此平行的固定在所述底架上;其中,每个所述竖梁具有伸出于所述底板组件的上方的延伸段,和/或每个所述竖梁的下端具有伸出于所述底板组件的下方的延伸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箱体单元,能够有效保证箱体单元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功能,同时还具有节省材料用量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箱体单元、箱体组件和数据中心。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导致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呈现处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通常采用混凝土结构进行搭建,施工周期长、灵活性差、成本高,同时,也具有维护、管理不便等劣势,因此,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预制化数据中心作为数据中心建设的一种新模式,仍处于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中;简单来说,预制化数据中心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一般采用集装箱代替混凝土结构,数据中心的设备(如服务器)可以安装在集装箱中,因此,具有快速部署、灵活扩容的显著优势,能够克服传统土建模式的许多不足;但是,传统的预制化数据中心在具体应用时,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当需要大量部署时,多个集装箱之间不能进行良好的匹配,导致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集装箱为封闭的箱体结构,因此,不便于对多个集装箱内的设备进行接线、安装等处理。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节省材料的箱体单元、箱体组件和数据中心。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箱体单元,包括底板组件和多个竖梁;所述底板组件包括底架和固定在所述底架上的底板;所述多个竖梁彼此平行的固定在所述底架上;其中,每个所述竖梁具有伸出于所述底板组件的上方的延伸段,和/或每个所述竖梁具有伸出于所述底板组件的下方的延伸段。具体来说,底板组件中的底架可以提供较大的受力强度,以保证底板组件整体的结构强度;安装在底架上的底板可以提供工业设备所需的安装面,或者为住户提供平整的居住面。以工业设备为例,工业设备可以直接放置在底板上,或者通过螺钉、铆钉、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底板上,以提升工业设备的稳定性,防止产生位置偏移。当然,为了在竖向上提供一定的容置空间,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箱体单元中还包括多个竖梁,多个竖梁可以竖直或倾斜的固定在底架上;每个竖梁的上端可以延伸至底板组件的上方,每个竖梁的下端也可以延伸至底板组件的下方;具体来说,每个竖梁可以具有伸出于底板组件的上方的延伸段,每个竖梁也可以具有伸出于底板组件的下方的延伸段,或者每个竖梁可以同时具有伸出于底板组件的上方的延伸段和伸出于底板组件的下方的延伸段。
在具体应用时,当两个箱体单元进行上下堆叠时,通过竖梁的支撑,可以保持上层的底板组件与下层的底板组件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从而在上层的底板组件和下层的底板组件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工业设备的竖向空间。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箱体单元的整体轮廓、底板组件的整体轮廓可以为多种。
例如,箱体单元整体轮廓可以呈矩形立方体结构、圆柱形结构或者其他形状的立方体结构;相应的,底板组件的整体轮廓可以大致呈矩形板状结构、圆形板状结构或者其他形状。
以箱体单元整体轮廓为矩形立方体结构为例,底板组件整体轮廓大致呈矩形板状结构,箱体单元中可以设置四个竖梁,每个竖梁可以设置在底板组件的四个边角处。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竖梁的数量也可以为更多个,且数量还可以设置在底板组件的侧边处或者其他位置。
在具体实施时,底板组件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多种。
例如,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底架可以包括两个彼此平行设置的桁架,两个桁架横向设置,且底板固定在两个桁架的上侧或下侧;具体来说,两个桁架横向设置可以理解为桁架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平行,或者,桁架的长度方向与底板的板面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74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