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同轴微带组合射频传输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57732.0 | 申请日: | 2019-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66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朱平;丛友记;卢青;黄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P3/02 | 分类号: | H01P3/02;H01P3/04;H01P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轴 微带 组合 射频 传输线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同轴微带组合射频传输线结构,属于射频微波技术领域,包括半同轴和匹配微带。半同轴包括外导体、半环介质和半圆内导体,三者形成统一的安装接触面;匹配微带包括基片,基片上载有中心导带和接地金属层。在工作状态,半同轴压在匹配微带上表面,且中心线对齐,在上、下压力的作用下,半圆内导体和中心导带贴合,组成中心导体,半同轴的外导体为上接地层,电磁波在半环介质和基片组成载体中以TEM模式传输。本发明应用于同轴到微带线(带状线)的射频连接器结构过渡,特别适用于水平压接式射频连接器的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射频微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水平安装的射频连接器,同轴线到微带线(带状线)为直接过渡,分界面采用与传输方向垂直的单一界面。由于微带线的中心导带为薄敷铜,结构强度差,同时为了降低传输失配对电性能的影响,同轴的轴线应尽量贴近微带线的中心导带,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将同轴内芯伸出并适当减削为“探针”,再与中心导带连接。具体实现分为两种:
1)与微带线连接时,参见附图1,“探针”为半圆状,微带线1插入微带连接器2的外导体与“探针”之间,然后将微带连接器2的外导体与微带线1的接地层固定形成连续接地,再将“探针”与微带线1的中心导体焊接,实现射频电磁波传输;
2)与带状线连接时,参见附图2,“探针”为偏平状,带状线3在连接部位须切开一个凹槽,露出中心导带,再将凹槽部分插入带线连接器4的外导体与“探针”之间。为确保连接部位传输线特性阻抗匹配,需要增加金属压块6和介质垫块5,金属压块6将介质垫块5压入凹槽中,并将压力传导到“探针”,使得“探针”与中心导带电接触,同时带状线3的上接地板与带线连接器4的外导体固定形成连续接地,实现射频电磁波传输。专利(CN 206003942 U)给出了一种微带连接结构,采用了上、下腔体、上、下压板、微带线和绝缘子构成,从原理上,绝缘子为同轴传输线,上腔体为同轴外导体兼做压块,上压板为介质垫块。探针未做偏平变化,而是采用铟片增加了圆柱“探针”与微带的接触面积,本质上也属于同轴与带状线的连接结构。文中给出一种同轴-微带-同轴连接的整体解决方案,适用范围窄,并且零件较多,实现成本高。特别是铟片轻薄柔弱,结构上缺少定位,装配操作要求高。
现有设计的缺陷在于:1)采用焊接处理时,“探针”与微带线为刚性连接,若连接器与微带线基板之间在任意方向产生轻微的易位,均有造成“探针”断裂,焊点的脱落或敷铜与基板剥离的风险。2)同轴内芯“探针”单独伸出并做了减削,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探针”直径变小,结构强度减弱,在装配和拆卸过程中易损坏。专利(CN 206003942 U)虽然“探针”未做减削,采用铟片作为“探针”到微带的过渡,仍然在拆卸时无法避免铟片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半同轴微带组合射频传输线结构作为同轴和微带线(带状线)之间的过渡,将连接器变为平行压接安装,增加了连接部分的结构强度,使得装配和拆卸操作简便,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半同轴微带组合射频传输线结构,包括半同轴和匹配微带两部分。半同轴为同轴线的结构延伸,包括半圆内导体、半环介质和外导体,三者形成统一的安装接触面;匹配微带包括基片,基片上载有中心导带和接地金属层;
在工作状态下,半同轴压在匹配微带上表面,且中心线对齐,在上、下压力的作用下,半圆内导体和中心导带贴合,组成中心导体,半同轴外导体为接地层,电磁波在半环介质和基片组成载体中以TEM模式传输。
在分离状态,半同轴属于同轴传输线的延伸部分,匹配微带属于微带线或带状线的延伸部分。
半同轴的内径Di和外径Do通过公知的同轴线阻抗计算方法获得,但是Di应明显小于微带基片的厚度H的2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77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波电路结构及其布线方法
- 下一篇:一种谐振腔耦合量宽频自适应调节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