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面阵时序同步的综合资源调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57751.3 | 申请日: | 2019-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72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林;王超宇;陆翔;杨阳;候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9/48 | 分类号: | G06F9/48;G06F9/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面 时序 同步 综合 资源 调度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资源调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面阵时序同步的综合资源调度方法。在由主动面阵和侦察面阵构成的多面阵综合探测系统中,在只有一个时序控制模块的条件下,完成多面阵时序同步的综合资源调度方法,满足相控阵雷达主动探测和电磁环境感知,干扰源测频、测向、干扰样式识别等不同需求。本发明中,资源调度首先编排有源面阵一个调度间隔内搜索、跟踪、干扰源跟踪等任务,构成脉冲列表;再将该脉冲列表作为侦察面阵时序基础,在有源面阵每个主动探测脉冲驻留时间内编排侦察任务,构成侦察面阵当前调度周期脉冲列表,控制侦察面阵执行侦察任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资源调度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战场电磁环境的日益恶化,现代雷达已呈现向认知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趋势,对雷达系统电磁环境感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资源管控能力均提出更高要求。然而,目前相控阵雷达主要关注主动探测资源的动态配置,并未充分考虑主动探测和被动探测、宽带侦察和窄带探测等系统资源的协同高效利用问题,成为限制基于电磁环境认知的现代雷达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快速推进的重要因素。
当前相控阵雷达通过接收固定或者可变定时中断,根据雷达功能系统下达工作任务或人工设定工作模式、扫描方式和搜索参数等信息完成任务响应和资源分配。当有多个面阵协同探测的条件下,多采用每个面阵独立进行资源调度和时序控制。如要对现有有源面阵增加独立侦察面阵完成宽带电磁环境分析等功能,对于资源调度系统,在不改变主动探测工作时序的前提下,将面临两种解决途径:一、独立设计被动侦察时序,基于主被动协同探测需求完成主被动探测资源一体化配置策略设计;二、在不改变原有面阵时序的条件下,增加与主动探测时序同步的被动探测调度任务,构建统一时序下的多面阵主被动综合探测资源调度系统。
实际中,虽然通过独立设计被动侦察时序,可实现主被动探测资源高效率利用,但考虑到当前多功能相控阵雷达仅有一个时序控制模块,该技术途径将不可避免面临增添硬件,调整波控分系统与有源面阵、侦察面阵间的主被动控制时序等工程实现难题,大幅增加了改造风险和调试工作量。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以不改变现有工作时序,不增加系统硬件为基本原则,实现适用于相控阵雷达的有源面阵和侦察面阵时序同步资源调度策略设计和工程化应用改进方法,通过在主动探测各脉冲重复周期内增添被动侦察时序、编排驻留任务等方式,实现对被动侦察资源的充分利用,满足雷达系统对外电磁环境感知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有源面阵和侦察面阵结合的主被动一体化探测设备上资源调度系统提供一种多面阵时序同步的综合资源调度方法。在有源面阵和侦察面阵构成的主被动结合的一体化探测设备上,有源面阵完成警戒搜索、目标跟踪、目标指示、敌我识别以及气象探测等主动探测任务,侦察面阵完成雷达探测范围和工作频段内电磁频谱监测、重点辐射源信号侦收等被动探测任务。由资源调度软件根据波束控制硬件发送的定时中断,编排一个调度间隔内有源面阵主动探测任务和侦察面阵被动侦察任务。有源面阵和侦察面阵编排的脉冲时序同步,在每个调度间隔内侦察面阵每个脉冲驻留的时间与有源面阵每个脉冲驻留时间相同,但波束指向和频点等参数不同,实现一个时序控制模块控制两个面阵的功能。另外资源调度技术通过编排干扰源跟踪任务,使得有源面阵和侦察面阵配合完成干扰源行为分析,为有源面阵抗干扰措施提供有效指引信息。
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资源调度根据波束控制硬件发送的定时中断,对主动数据处理提出的跟踪波束申请和被动数据处理提出的干扰源跟踪申请以及预先设计的主动搜索扫描表,按照截止时间优先原则编制一个调度间隔内雷达执行的任务波束,构成一组波束指向、发射脉宽、脉冲驻留时间、发射频点不同的有源面阵脉冲驻留列表;该脉冲驻留列表作为编制侦察面阵脉冲驻留列表的时序依据;
步骤2:侦察面阵在该调度间隔内利用除干扰源跟踪波束外主动探测脉冲驻留时间完成当前方位和频点的外部电磁信息侦收,在每个脉冲驻留时间内,侦察面阵匿影时间大于主动面阵发射时间;若单个波束驻留时间不满足侦察波束驻留时间,通过多个波束驻留时间累计达到侦察波束驻留时间;对干扰源跟踪波束,根据请求参数进行独立编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77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