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层水平井压裂提高桥塞泵送效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58547.3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30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蒋廷学;王海涛;左罗;仲冠宇;李双明;肖博;李奎为;苏瑗;刘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67 | 分类号: | E21B43/267;E21B43/27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0 | 代理人: | 周媛 |
地址: | 1000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层 水平 井压裂 提高 桥塞泵送 效率 方法 | ||
1.一种深层水平井压裂提高桥塞泵送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裂缝参数及压裂施工参数优化;
步骤(2)簇射孔参数优化;
步骤(3)酸预处理;
注完酸后,采用高黏度胶液进行替酸;所述高黏度胶液的黏度为60-80mPa•s;
步骤(4)混合前置液压裂造缝;
注入1.5-2倍井筒容积高黏度胶液后,保持最高排量注入低黏滑溜水进一步扩缝;低黏滑溜水的注入量为4-5倍井筒容积;
步骤(5)可溶性暂堵剂加砂压裂;
采用低黏度滑溜水携70-140目暂堵剂,然后低黏滑溜水携30-50目暂堵剂注入;
步骤(6)70-140目支撑剂加砂压裂;
步骤(7)40-70目支撑剂长段塞加砂压裂;
保持最高排量,采用高黏滑溜水顶替1-1.5倍井筒容积;高黏滑溜水携40-70目支撑剂进行长段塞连续加砂施工;所述高黏滑溜水的黏度为12-15mPa•s;
步骤(8)30-50目高密度支撑剂压裂充填;
保持最高排量,将高黏胶液顶替1-1.5倍井筒容积;以高黏胶液携30-50目高密度支撑剂;
所述支撑剂的体积密度高于1.8g/cm3、视密度在3.4g/cm3以上;
步骤(9)混合顶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桥塞泵送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酸排量为1-2m3/min,酸用量为15-30m3,注完酸后,采用高黏度胶液进行替酸,并将替酸胶液排量提高至注酸排量的2倍,待井筒内酸液到达炮眼处,将替酸胶液排量降至之前的注酸时的排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桥塞泵送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中,所有酸量完全替入地层直到施工压力不再下降,在1-2分钟内将高黏度胶液排量提升至设计最高排量,注入1.5-2倍井筒容积高黏度胶液后,保持最高排量注入低黏滑溜水进一步扩缝;低黏滑溜水的注入量为4-5倍井筒容积;
所述低黏滑溜水的黏度为1-3mPa•s。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桥塞泵送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4)施工完成时缝长达到设计缝长的70-80%,如未达到,延长前置低黏滑溜水泵注时间,前置高黏胶液和低黏滑溜水总液量不超过6倍井筒容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桥塞泵送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5)中,采用低黏度滑溜水携70-140目暂堵剂,按照2%-4%-6%-8%砂液比注入,每个台阶携砂液量为15-20m³;然后低黏滑溜水携30-50目暂堵剂按照6%-8%-10%砂液比注入,每个台阶携砂液量为10-15m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桥塞泵送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6)中,暂堵剂注入后,顶替1.5-2倍井筒容积低黏度滑溜水,保持最高排量,采用低黏滑溜水携带70-140目支撑剂段塞式加砂,起始砂液比为3%,携砂液段塞液量为0.6-1.2倍井筒容积,之后以相同排量注入0.5-1倍井筒容积的低黏滑溜水作为隔离液,逐步提升砂液比,砂液比台阶增量为1-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桥塞泵送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7)中,首段40-70目支撑剂长段塞起始砂液比为3%-5%;每个长支撑剂段塞施工过程中,按照1%砂液比台阶增量提升砂液比2-3个台阶,携砂液量为3-5倍井筒容积,每个长段塞之后泵注1-1.5倍井筒容积的高黏滑溜水作为隔离液;
下一级支撑剂长段塞起始砂液比按照同上一级支撑剂段塞最高砂液比,重复2-3次完成40-70目支撑剂长段塞加砂压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桥塞泵送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8)中,以步骤(7)中最高砂液比为起始值,以2%砂液比值增量逐步提高2-3个台阶,30-50目高密度支撑剂的携砂液量为1-2倍井筒容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桥塞泵送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9)中,顶替0.2-0.5倍井筒容积的高黏胶液之后换低黏滑溜水泵注1-1.5倍井筒容积进行过顶替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854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设备、智能设备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公路防尘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