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烤烟红大品种成熟采收辨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58971.8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7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孙鹏;曹建敏;方松;张义志;王大彬;郭先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D91/04 | 分类号: | A01D91/04;A01D45/16;G01N21/29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马金华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袖 辨色 烟叶 成熟采收 采收 烤烟 采收成熟度 成熟标准 经济实用 成熟性 时带 成熟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烤烟红大品种成熟采收辨色方法,制作不同颜色手袖,在每个阶段采收时带上不同的手袖进行采收,以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成熟烟叶底图为成熟标准,与手袖颜色相结合来判断烟叶成熟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辨色手袖操作简单、经济实用,能够提升采收成熟度、改善烤后烟叶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草采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烤烟红大品种成熟采收辨色方法。
背景技术
烟叶的成熟度分为两种,其一是田间鲜烟叶成熟度,另一种是初烤烟叶成熟度。田间鲜烟叶适熟即为烟叶在田间生长过程中,此时采收经烘烤调制后能最大程度满足工业上需求的时期,初烤烟叶成熟度代表着烟叶组织细胞充分展开,初烤烟叶达到“烤熟、烤黄、烤好”。鲜烟叶的成熟度共有五个档次,分别为欠熟、适熟、成熟、完熟和假熟,其中成熟和完熟的烟叶认为最适宜采收。适熟的鲜烟叶,内含物稍微降解,因此在烘烤过程中较容易协调烟叶的颜色和水分变化,减轻烘烤压力,经调制后烟叶的品质也较符合卷烟企业的需求。初烤烟叶的亚硝酸含量也稍有降低,烟叶的安全性得以提高。而欠熟或过熟的鲜烟叶,烟叶经受调制过程的承受力较差,烤后烟叶品质差。烟叶田间成熟度对烤后烟叶品质影响巨大,密切关系到烤后烟叶的色、香、味,成熟采收对于烟叶品质的影响占整个烤烟生产环节的40%以上。国内烟叶与国外相比,烟叶品质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即为烟叶成熟度。从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角度来看,随着烟叶成熟度提高,烟叶外观质量评价各指标得分随之升高,还原糖、挥发酸含量均随之增高,而烟碱、总氮含量均随之降低,烟叶口感、吸味更加舒适。成熟度对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影响显著,随着成熟度的提高,烤后烟叶香气成分总量也逐渐升高,并且成熟烟叶的中性香气物质总量(除新植二烯以外)最高。成熟采收烤后烟叶色度强,颜色橘黄,油分好,身份适中。烟叶成熟度对于刺激性影响最大,对香气质、香气量影响较大,对其余评吸指标的影响较小,对烟叶特色风格的彰显也有一定影响,其中对香型影响最大。由于成熟度对于烟叶品质十分重要,因此如何准确判断烟叶的成熟度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国现行的判断烟叶成熟度标准的方法主要是烟叶的外观变化再加上以往的经验。根据烟叶的外观变化又分为叶色变化、叶主支脉颜色变化、叶脉茸毛脱落情况、烟叶叶龄、茎叶角大小、叶型变化等。一般情况下,以叶色、叶脉的变化和叶龄判断为主,以茎叶角和叶型变化判断为辅助。叶色变化即为烟叶叶面黄色面积比例,随着烟叶成熟度的提高,叶面黄色面积比例逐渐增加。目前为止,烟叶的成熟度以感官感受为主,量化方法研究较少。一般可以通过叶龄判断烟叶的成熟度,随着叶片灼生部位的提高,烟叶达到成熟时所需要的时间随之升高,叶龄也逐渐升高,品种、生态条件等对烟叶成熟时所需叶龄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烤烟红大品种成熟采收辨色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辨色手袖操作简单、经济实用,能够提升采收成熟度、改善烤后烟叶质量。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制作不同颜色手袖,在每个阶段采收时带上不同的手袖进行采收,以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成熟烟叶底图为成熟标准,与手袖颜色相结合来判断烟叶成熟性。
进一步,手袖相对应于采收分为五组:
手袖1:第五次采收,针对顶叶;
手袖2:第四次采收,针对上二棚;
手袖3:第三次采收,针对腰叶;
手袖4:第二次采收,针对下二棚;
手袖5:第一次采收,针对底脚叶。
附图说明
图1是烟草部位示意图;
图2是手袖示意图;
图3是成熟标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设置五种不同颜色的手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89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