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既有建筑下增设地下室及地下连通道的明挖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59208.7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3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朱毅敏;徐磊;陈家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55 | 分类号: | E02D29/0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既有 建筑 增设 地下室 地下 通道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的既有建筑下增设地下室及地下连通道的明挖施工方法,涉及既有建筑改建技术领域。针对采用现有的明挖法在既有建筑下增设地下室及地下连通道施工难度较大的问题。步骤如下:对既有建筑的原有基础进行托换加固,并在既有建筑原有外墙开设洞口便于施工人员通行以实施机械施工与材料运输,在既有建筑外部拟增设地下连通道区域及其内部拟增设地下室区域进行基坑围护后开挖土方,浇筑施工既有建筑地下室及地下连通道,在与地下连通道两端相对应的既有建筑、相邻已有建筑的外墙及地下连续墙开洞,使得既有建筑地下室通过地下连通道与相邻已有建筑地下室连为一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既有建筑改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既有建筑下增设地下室及地下连通道的明挖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开发逐步完善,城市的建设需求也从新建逐步转化为增设及改建,目前,对既有建筑原位基坑开挖并与相邻建筑进行连通的研究较少,而实际工程中在既有建筑下增设地下室及地下连通道的需要也较为迫切,既有建筑下增设地下室及地下连通道的施工通常涉及既有建筑的基础保护、基坑开挖、围护结构拆除、地下连通道连接等工序,同时常面临基坑周边环境保护要求高、施工场地狭小、场地障碍物多及土方运输困难等问题,因此,对施工方法的选择及施工流程的安排有非常高的要求,此外,地下连通道施工方法的选择对工程施工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导致工程施工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采用现有的明挖法在既有建筑下增设地下室及地下连通道施工难度较大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有建筑下增设地下室及地下连通道的明挖施工方法,先对既有建筑原有基础采取低扰动、高效、高强的托换加固措施,再采用明挖法分别施工既有建筑新增地下室及地下连通道,并完成地下连通道的贯通,从而安全、高效且经济地完成既有建筑地下室的增设,实现既有建筑与相邻已有建筑地下室结构的连接,提高了既有建筑地下空间的资源利用率,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及施工难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既有建筑下增设地下室及地下连通道的明挖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S1:对既有建筑的原有基础进行托换加固;
S2:在所述既有建筑的靠近拟增设地下连通道区域的原有外墙上开设洞口;
S3:在所述既有建筑外部拟增设地下连通道区域及其内部拟增设地下室区域进行基坑围护及止水帷幕施工,分别在所述拟增设地下连通道区域及其上方、所述拟增设地下室区域开挖土方并架设内部支撑,采用顺作法施工既有建筑地下室和地下连通道;
S4:分别在与所述地下连通道两端相对应的所述既有建筑和相邻已有建筑的地下室外墙及地下连续墙开洞,将所述既有建筑和所述相邻已有建筑的地下室连为一体,最后,在所述地下连通道顶部和两侧进行土方回填,完成既有建筑地下室及地下连通道的增设,并实现与相邻已有建筑地下室的连通。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在所述既有建筑内部拟增设地下室区域的底板向下开挖至所述原有基础处,并在所述原有基础上进行微扰动开孔,通过静压法将钢管桩打入所述原有基础的开孔处。
优选的,所述步骤S1还包括:所述原有基础完成加固后,在所述原有基础上部施工既有建筑墙体两侧的夹墙梁,以及安装于所述夹墙梁底部且位于相邻两根所述夹墙梁之间的上托梁结构,施工完成后继续向下开挖,凿除所述原有基础,在所述上托梁结构下方施工下托梁结构。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在所述既有建筑原有外墙的洞口上方增设托梁。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在所述既有建筑内部拟增设地下室区域采用低净空钻孔灌注桩施工围护桩,在所述既有建筑外部拟增设地下连通道区域采用常规钻孔灌注桩施工围护桩,并设置基坑钢支撑,所述围护桩施工完毕后,在所述围护桩外侧采用MJS工法进行止水帷幕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92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