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油拒水防蚊虫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59246.2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2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靳云平;潘新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市护神特种织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3/236 | 分类号: | D06M13/236;D06M13/348;D06M23/12;D06M101/06;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45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油拒水防 蚊虫 织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功能纺织品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抗油拒水防蚊虫织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织物包括表层织物和里层织物,表层织物和里层织物缝制在一起,表层织物为经过多功能整理液整理后得到的抗油拒水防蚊虫的织物层,多功能整理液包括抗油拒水剂和驱蚊剂,里层织物是含有驱蚊微胶囊的防蚊虫织物层,驱蚊微胶囊中所包含的驱蚊剂是天然驱蚊剂。本发明所制得的织物同时具有防蚊虫能力和抗油拒水能力,经过50次洗涤后织物仍具有优良的防蚊虫能力,满足了人们对多功能织物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纺织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油拒水防蚊虫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蚊子的种类繁多,现在我国记载的已达360余种之多,它们吸食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温血动物的鲜血。蚊子可以大量繁殖,一只雌蚊一次产卵可达上亿只,雌蚊每吸一口血可使100-300只蚊虫发育,所以对于上亿只虫卵来说雌蚊必须不停地吸血才能满足繁殖的需要。随着蚊子的吸允,几十种病原体和其他传染性微生物也流进了温血动物的体内,因此引发多种疾病的流行。为了控制蚊子的增长,减少孽生源,人们过去做了许多的工作,研制了天然除虫菊酯,并仿制和改进了天然除虫菊酯的结构特征以及化学防蚊。目前比较成熟的防蚊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就是对环境中的蚊子进行驱避或杀灭的方法,如用蚊香、杀虫祛雾剂,但其对人体容易产生一定的伤害;第二种方法是对与人体有紧密接触的纺织品进行加工整理,成为功能性纺织品,使之具有持久的防蚊、避蚊、驱蚊效果,而且耐水洗,对人体无毒无害。
公开号为CN102465450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防蚊虫面料的整理方法,面料经过含有防虫液的整理液的浸轧后水洗、烘干、定型,便具有较好的防蚊虫效果。但是这种方法所制得的面料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人人们对多功能防蚊虫织物的需求。
由于纺织品使用环境的复杂性,无论是普通纺织品还是功能性纺织品,其表面都容易受到较多的污染,尤其是油污和水,需要频繁的清洗,且油污的清洗需要大剂量的药剂,一方面伤害面料纤维,降低了面料的耐用度,另一方面织物中会有药物残留,直接危害了人体,这就使得抗油防水织物的需求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多功能的防蚊虫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提供一种抗油防水防蚊虫织物及其制备方法。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油拒水防蚊虫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层织物和里层织物,表层织物与里层织物通过缝合缝制在一起,表层织物是经过多功能整理液整理后得到的抗油拒水防蚊虫的织物层,多功能整理液包含抗油拒水剂和防蚊虫整理剂,里层织物是含有驱蚊微胶囊的防蚊虫织物层,驱蚊微胶囊中所包含的驱蚊剂是天然驱蚊剂,且表层织物和里层织物为棉或者涤棉梭织织物。
优选地,所述的表层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多功能整理液,所述的多功能整理液还包括固着剂,其中防蚊虫整理剂的浓度为30-60g/L,固着剂的浓度为20-40g/L,抗油拒水剂的浓度为40-60g/L,
(2)浸轧,将表层织物浸轧在多功能整理液中,二浸二轧,轧余率为70%-80%;
(3)烘干,烘干温度70-100℃,时间为3分钟;
(4)焙烘,焙烘温度为120℃,时间为30秒。
优选地,所述的防蚊虫整理剂的浓度为60g/L,防蚊虫整理剂包括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固着剂的浓度为40g/L,抗油拒水剂的浓度为60g/L,抗油拒水剂为含6个碳的全氟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的多功能整理液的制备方法是:向50%所需用量的水中加入所需用量的防蚊虫整理剂、固着剂、抗油拒水剂,搅拌均匀后,加入水至所需用量并搅拌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市护神特种织物有限公司,未经新乡市护神特种织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92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