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染地下水修复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59591.6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7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姚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灌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水 修复 降解 生物反应器 生物修复剂 污染地下水 污染物 补给地下水 水源 二次污染 回灌过程 接种菌种 拦水装置 取样检测 灭菌 抽提 放入 菌剂 发酵 氧气 治理 土壤 移动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染地下水修复治理方法,包括步骤为:将待修复的地下水场地的水源用拦水装置拦起来,使水源无法补给地下水,阻断污染物的移动,并对待修复的地下水场地的地下水取样检测,确定地下水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选取生物修复剂原料,放入到生物反应器中搅拌并灭菌,再接种菌种,发酵得到生物修复剂;将地下水抽提至所述生物反应器中进行降解,降解后的地下水回灌到土壤中,在回灌过程中所述地下水中混合有菌剂和氧气,循环进行。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投入成本低,仅需较少的修复费用,就地便可处理,应用上简单方便,对周围环境干扰少,污染物能够在原地被降解、清除,短时间便实现优异的修复效果,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染地下水修复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某些人为因素会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如工业废水向地下直接排放,受污染的地表水侵入到地下含水层中,人畜粪便或因过量使用农药而受污染的水渗入地下等。污染的结果是使地下水中的有害成分如酚、铬、汞、砷、放射性物质、细菌、有机物等的含量增高,污染的地下水对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都有危害。现有的地下水修复方法很多是采用传统的抽取处理的方式,处理过程中需要用到非常多的设备,治理成本高,操作上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染地下水修复治理方法,治理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污染地下水修复治理方法,包括步骤为:
(1)将待修复的地下水场地的水源用拦水装置拦起来,使水源无法补给地下水,阻断污染物的移动,并对待修复的地下水场地的地下水取样检测,确定地下水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
(2)根据步骤(1)得到的地下水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选取生物修复剂原料,放入到生物反应器中搅拌并灭菌,再接种菌种,发酵得到生物修复剂;
(3)将地下水抽提至所述生物反应器中进行降解,降解后的地下水回灌到土壤中,在回灌过程中所述地下水中混合有菌剂和氧气,循环进行。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拦水装置为水泥板、塑料板或土工膜。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地下水取样检测是采用液相色谱仪、质谱仪、pH计、浊度仪、滤光光度计、电导率仪相结合的检测方式。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菌种为根瘤菌、布鲁氏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黄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棒状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3)中所述降解的时间为4-12天。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3)中所述降解的温度为25°-30°。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3)中所述生物反应器在运转过程中有补充氧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污染地下水修复治理方法,投入成本低,仅需较少的修复费用,就地便可处理,应用上简单方便,对周围环境干扰少,污染物能够在原地被降解、清除,短时间便实现优异的修复效果,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提供一种污染地下水修复治理方法,包括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灌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鸿灌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95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