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尼龙微发泡材料的高光母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61610.9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4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滨;刘曙阳;蒋顶军;王笃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L77/06;C08L25/08;C08L33/20;C08L33/12;C08K13/04;C08K3/30;C08K7/20;C08K3/36;C08K3/04;C08K3/34;C08K5/098;C08J3/22;C08J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江艳丽 |
地址: | 21006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尼龙 发泡 材料 高光母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尼龙微发泡材料的高光母粒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酰胺100份,高光泽组分10‑35份,纳米高光填料5‑25份,耐磨助剂1‑5份,熔体补强剂5‑20份,其他助剂0.5‑2份。本发明可为尼龙微发泡材料提供高光泽、表面硬度高、耐划伤、耐磨、耐水解等特性,满足尼龙微发泡材料在汽车部件、卫浴、建筑等领域应用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尼龙微发泡材料的高光母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尼龙微发泡材料因其芯层发泡表层结皮的特殊“三明治”结构赋予制品轻量化的同时,提供良好机械强度,满足使用要求。广泛应用在汽车内外饰、结构件等领域。然而,因其发泡导致的产品密度降低,加之,产品不同部位泡孔均匀性差异,导致产品表面光泽普遍差,无法实现高光泽性。同时,微发泡后,产品面临变脆、韧性差等问题,因此,目前微发泡尼龙微发泡材料还无法用于要求光泽度高、韧性好的产品制件。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长期保持表面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微发泡材料的耐刮性和耐摩擦性也常常无法满足需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尼龙微发泡材料的高光母粒及其制备方法,高光母粒一方面补强尼龙熔体强度,保证了材料微发泡过程中的均匀性,减少产品表面光泽性差异;另一方面,通过非结晶高光组分与细度极高的高光填料协同作用,可实现尼龙微发泡材料表面的高光泽度,用于对光泽度要求高的部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尼龙微发泡材料的高光母粒,原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聚酰胺100份
高光泽组分10-35份
纳米高光填料5-25份
耐磨助剂1-5份
熔体补强剂5-20份
其他助剂0.5-2份
进一步方案,所述聚酰胺为共聚聚酰胺,聚合单体为丙内酰胺、丁内酰胺、己内酰胺、戊二酸、己二酸、己二胺、辛二酸、二氨基庚二酸、辛二胺、癸二酸、癸二胺、丙氨酸、苯丙氨酸中的两种或几种的组合物;优选己内酰胺、己二酸、己二胺、癸二酸、癸二胺为单体合成的共聚聚酰胺。
进一步方案,所述高光泽组分为苯乙烯-丙烯酰胺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共聚物、丁二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丙烯-丙烯腈共聚物、醋酸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物,优选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进一步方案,所述纳米高光填料为表面活性剂处理的纳米硫酸钡、纳米玻璃微珠、纳米陶瓷粉、纳米石英砂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物,优选纳米硫酸钡。
进一步方案,所述耐磨助剂为聚四氟乙烯、二硫化钼、纳米碳化硅、石墨烯、石墨中的一种;优选石墨烯。
进一步方案,所述熔体补强剂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马来酸酐接枝乙丙三元橡胶、氯丁橡胶中的一种,优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进一步方案,所述其他助剂为润滑剂和抗氧剂,润滑剂为硅酮粉、硬脂酸盐、乙撑双硬脂酰胺、氧化聚乙烯蜡、改性乙撑双脂肪酰胺(TAF)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物,优选氧化聚乙烯蜡与改性乙撑双脂肪酰胺(TAF)组合物。降低各组分间的界面张力、使得复合混合更加均匀、有利于实现各组分最优性能组合,实现加工过程更优化;所述抗氧剂为1098、168、624、138中的一种,优选抗氧剂1098。
一种用于尼龙微发泡材料的高光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16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