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昆诺阿藜籽的微生物发酵产物的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661696.5 申请日: 2019-07-22
公开(公告)号: CN110339112B 公开(公告)日: 2022-09-09
发明(设计)人: 项琪;黄亚东;祝伟勇 申请(专利权)人: 暨南大学;广州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广州市暨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8/9789 分类号: A61K8/9789;A61K8/9728;A61P17/14;A61Q5/00;A61Q5/12;A61Q7/00
代理公司: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张莹
地址: 510632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含昆诺阿藜籽 微生物 发酵 产物 组合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含昆诺阿藜籽的微生物发酵产物的组合物及其在头部护理化妆品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酵母发酵产物提取物和昆诺阿藜籽的微生物发酵产物的组合物,该组合物选用富含有机酸、氨基酸、小分子活性肽等成分的酵母发酵产物提取物及昆诺阿藜籽的微生物发酵产物促进头部新陈代谢、疏通毛囊,滋养控油以治其标,同时选用乌椹、当归、黄芪、川芎、茯苓等滋肾补肝药物以滋肾补肝固其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头部护理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昆诺阿藜籽的微生物发酵产物的组合物及其在头部护理化妆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头发除了具有保温和保护头部免受外界伤害等功能,其在社交领域和打造个人形象方面对人们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国际知名调查公司Taylor Nelson曾指出:看似无伤大雅的脱发实际上给本人带来旁人难以想象的心理负担。因此,脱发患者常有很强的治疗欲望。据报道,中国现有脱发患者1.68亿人,防脱生发市场价值可达100亿。随着工作压力的加重、生活节奏的加快、环境影响以及染发和烫发造型产品的使用及普及等,脱发患者以每年17.5%的速度递增,脱发患者出现了年轻化的迹象,中青年成了脱发的主力军。

中医认为脱发属“虚损”范畴,脱发每与精神紧张、工作劳累、思虑过度、睡眠不良、饮食不佳等所致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气滞血瘀、风热血燥等因素相关。“发为血之余”,头发的营养来源于学,又为肾之外荣,与肾气强弱及脾胃肝肺的盛衰息息相关。《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肾者,精之处,其华在发”。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发失濡养为脱发病的主要原因。脾胃为气血化生志愿,脾胃的盛衰直接影响到气血的盈亏,每每影响头发的光泽、荣枯、生长和脱落。脱发究其原因,有年老体亏、病后体虚、思虑劳倦、饮食偏嗜、情志郁结等。病因虽多,但最终必导致机体气血亏虚。《诸病源候论·须发脱落论》谓:“足少阳之经也...其华在发,冲任之脉为十二经之海,谓之血海,其别络上唇口,若血盛荣于须发,故须发美;气血衰弱,不能荣润,故发脱落”。由此可见,头发的生长于脱落、润泽与枯槁均与血的充盈有关。

现代医学认为,脱发主要是由于代谢(遗传)、饮食(生活习惯)、精神(生活和工作压力)、卫生(皮肤病或微生物感染)等方面的因素引起。

然而,现有的针对脱发、掉发的护理产品不能从根源上解决脱发、掉发问题,且功效单一。因此,亟需寻求一种具有防脱育发效果,特别适用于头发油腻且由气血亏虚导致的掉发脱发问题的头部护理化妆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头部护理化妆品不能从根源上解决脱发、掉发,且功效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含酵母发酵产物提取物和/或昆诺阿藜籽的微生物发酵产物的组合物,该组合物选用富含有机酸、氨基酸、小分子活性肽等成分的酵母菌发酵提取物和/或昆诺阿藜籽的微生物发酵产物促进头部新陈代谢、疏通毛囊,滋养控油以治其标,同时选用乌椹、当归、黄芪、川芎、茯苓等滋肾补肝药物以达到滋肾补肝固其本。全方合用补而不滞,温而不燥,在顾护先后天的同时使气血化生源源不竭,进而滋养控油、补肾固发、活血行气,且特别适用于头发油腻且由气血亏虚导致的掉发脱发问题。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头部护理的组合物,包括酵母发酵产物提取物和/或昆诺阿藜籽的微生物发酵产物,以及植物提取物,其中,所述植物提取物为乌椹提取物、川芎提取物、当归提取物、黄芪提取物和茯苓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用于头部护理的组合物包括植物提取物和昆诺阿藜籽的微生物发酵产物,所述植物提取物为乌椹提取物、川芎提取物、当归提取物、黄芪提取物和茯苓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种,即乌椹提取物、川芎提取物、当归提取物、黄芪提取物和茯苓提取物中的一种、两种、三种、四种或五种,例如,所述植物提取物为乌椹提取物和川芎提取物,或当归提取物和黄芪提取物,或乌椹提取物、川芎提取物和当归提取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广州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广州市暨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暨南大学;广州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广州市暨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16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