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2抗性诱导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62000.0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7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好;张显;甘露;王新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A01G13/00;A01G22/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崔自京 |
地址: | 7121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西瓜 枯萎 病菌 生理 抗性 诱导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2的抗性诱导方法,该技术以适宜浓度褪黑素混合液结合NaHS处理缓解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2侵染引起的西瓜枯萎病,其中,褪黑素混合液的处理浓度为20~500μmol/L,NaHS的处理浓度为10~250μmol/L;处理方式为褪黑素混合液进行喷叶处理,每株0.3L,NaHS进行灌根处理,每株1L。褪黑素见强光易分解,处理在傍晚进行。处理时间和次数为:西瓜开花坐果期即枯萎病爆发前期进行第一次处理,5天后处理第二次,12天后处理第三次。褪黑素是植物体内存在的天然物质,无毒、无污染,NaHS分解释放H2S气体,易降解,无污染。本发明将适宜浓度褪黑素结合NaHS处理具有防治西瓜枯萎病,促进植株生长和环保无污染等三重优点,利于广泛推广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2抗性诱导方法。
背景技术
西瓜作为我国重要的园艺及农作物,栽培面积占世界首位。由于西瓜产业周期短、见效快、效益稳,导致其在种植业中发展比较快,很快成为部分地区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主导产业。据统计,西瓜设施栽培面积占比高达48%左右。由于设施栽培高度集约化,以及农民的从众心理,常年连续栽培,导致西瓜栽培产生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如种子发芽率降低,生长缓慢,苗期容易死苗,叶片发黄,容易发病、枯萎死亡,产量和品质下降等。其中枯萎病是连作障碍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西瓜优质、高效生产。
西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侵染所致的土传维管束病害,为西瓜的主要病害之一,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给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在连作地,西瓜植株的枯萎病发病率一般都在30%以上,严重的达到80%,甚至绝产。目前已发现西瓜枯萎病菌有三个生理小种,即0、1和2。生理小种0可以使一些感病品种发病;生理小种1比生理小种0更具毒性,它能使抗生理小种0的一些西瓜品种感病;生理小种2几乎可以侵染所有的西瓜品种(个别野生种质除外)。目前,国内外已培育出多个抗枯萎病0号和1号生理小种的西瓜栽培品种,但生产上抗枯萎病2号生理小种的西瓜品种较少。
针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试验。生产上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主要采取农业措施如轮作、筛选抗病性品种、嫁接等,物理消毒如高温闷棚,化学消毒如药剂防治以及利用生物菌剂进行生物防治。然而这些防治措施具体针对哪种枯萎病生理小种并不清楚,并且具有多种局限性,更有甚者,会对土壤或作物造成负面影响。例如筛选抗病品种周期较长,嫁接影响果实品质,药剂防治容易造成污染等。并且针对枯萎病的植株抗性诱导技术鲜有报道。
因此,针对致病力最强的枯萎病生理小种2,如何提供一种高效、快速、无污染地技术以提高西瓜植株的抗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诱导技术有效提高西瓜植株对枯萎病菌生理小种2(FON2)的抗性,以高效、快速、无污染的解决FON2引起的西瓜枯萎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2抗性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
将褪黑素混合液均匀喷洒于西瓜植株的叶面上,同时以NaHS灌根,于西瓜生殖生长期进行数次处理即可。
优选的,所述褪黑素混合液包括褪黑素、展渗剂和乙醇。
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展渗剂可破除液体表面张力,加速褪黑素的渗透,乙醇促进褪黑素的溶解,提升褪黑素的应用率及作用效率。
优选的,所述褪黑素混合液中褪黑素浓度为20~500μmol/L,其中展渗剂的体积百分比为0.02%,乙醇的体积百分比为0.02%。
优选的,所述褪黑素混合液中褪黑素浓度为100μ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20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