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姜-水稻-百合轮作栽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62044.3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4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郭坤元;张美德;周武先;林先明;王华;何银生;刘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G22/25;A01G22/35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地址: | 445000 湖北省恩施***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百合 轮作 栽植 种植方式 种植模式 水稻 高效生态 连续种植 生态效益 水稻栽植 土壤肥力 土壤环境 循环农业 栽培技术 栽培模式 栽植生产 基地 修复 | ||
本发明属于植物轮作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姜‑水稻‑百合轮作栽植方法,建立姜、水稻、百合轮作栽植生产基地;进行姜栽植、水稻栽植、百合轮作模式栽植。本发明该轮作栽植方法可在同一培基地进行姜、水稻和百合的栽植,其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强,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是一种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栽培模式,可以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土壤肥力结构、促进土壤环境的修复;在3代的连续种植中,在本发明种植方式下,姜、百合产量高且稳定;在对照种植模式2种植方式下,百合产量逐代下降;在对照种植模式3种植方式下,姜产量逐代下降;在对照种植模式4种植方式下,百合产量逐代下降,且下降比较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轮作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姜-水稻-百合轮作栽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百合为单子叶亚纲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人民依据百合地下鳞茎是由许多鳞片抱合而成,故取其名为“百合”。中国是应用和栽培百合最早的国家,据现存的最早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上记载,百合有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的功效。根据史料记载我国约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将百合己作为观赏花卉,广泛种植于庭院中。由此可见,百合兼具药用和观赏价值。目前百合多采用“一地一用”的种植模式,容易产生百合连作障碍。
百合连作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
(1)土壤性状改变。由于连作,破坏了百合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的非活性孔隙比例相对降低,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透水性变差,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连作条件下持续大量施肥,致使土壤含盐量不断增加,造成土壤盐类物质聚集,土壤次生盐渍化,进而更加影响百合的生长发育。长期连作还会造成土壤pH显著下降,引起土壤酸化,最终引起土壤养分有效性改变,引起植株养分吸收异常,进而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同一种植物长期连作,必然造成土壤中某一种或者某几种营养元素的亏缺,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引起植株产生缺素症,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2)土壤生物学环境改变。连作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数量发生较大变化,主要是土壤中病原微生物数量增加,而有益拮抗菌数量减少,造成土传病虫害加重,影响百合植株的生长发育,造成产量品质下降。
(3)化感自毒作用。由于连作,百合的茎、叶、根系等植株残体留在大田中,在雨水的冲涮作用下可产生对百合自身生长发育有害的化学物质,会降低百合根系干重和根系活力,使百合产量明显降低,同时百合的根系分泌物对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能刺激百合病原菌生长,并促使其大量繁殖,最后导致百合植株病害发生严重。
连作障碍对百合的危害:
(1)影响百合正常的生长发育。主要表现在百合出苗率下降或出苗不整齐,百合株高降低,叶片数减少,营养生长缓慢,尤其到了生长后期,百合生长状况更加恶化,表现出发黄枯萎及病害加重等现象。
(2)加大百合病害的发生。百合连作会导致百合植株病害加重,尤其是土壤传染的病害发生。百合连作打破了大田营养元素的平衡,出现缺乏或者过剩,是导致百合生理性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植株一般表现为:百合大面积植株生长滞缓或者停止,也色变浓或者变淡,严重时叶缘焦枯,甚至落叶。同时也加重了百合非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主要是百合枯萎病、百合灰霉病、百合炭疽病等。
(3)降低百合产量和品质。由于连作影响到百合植株的生长发育,最终导致其产量降低,减产10%-35%,严重的高达80%以上,几乎绝产绝收。同时,连作也会影响到百合的品质,使其品质变劣。在外观形态上,主要表现为百合鳞茎变小,鳞片松散,有斑点,严重时球茎基部腐烂;在内在品质上,主要表现为百合的维生素等有效成分降低,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增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未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20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