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度堆叠支持矩阵机的脑电信号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64430.6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2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杭文龙;冯伟;梁爽;刘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476 | 分类号: | A61B5/047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秦秋星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深度 堆叠 支持 矩阵 电信号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堆叠支持矩阵机的脑电信号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进行预处理并提取特征;用提取出的原始EEG信号特征作为输入训练第一层支持矩阵机(Support Matrix Machines,SMM)得到第一层的预测输出;利用矩阵随机投影将第一层预测输出投影到原始EEG特征空间并与原始EEG信号特征叠加得到第二层EEG信号特征,将其作为输入训练第二层SMM得到第二层的预测输出;按照这种方式得到更深层的EEG信号特征并训练SMM,直到精度收敛得到最终分类模型。本发明可以准确判断不同类型的EEG信号,保证基于EEG的BCI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堆叠支持矩阵机的脑电信号识别方法,属于脑电信号识别领域。
背景技术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成像方法具有时间分辨率高,采集简单,记录设备无创等特点,被广泛用于记录大脑的动态活动过程。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在EEG数据与肢体运动意图之间建立合理的映射关系,实现康复治疗中患者的运动意图精确检测,是当前研究工作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大多数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都要求输入特征必须为向量形式,而EEG信号特征为矩阵的形式。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将矩阵直接转换成向量输入分类器,破坏了EEG信号特征中的结构信息,会对分类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此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支持矩阵机(Support Matrix Machines,SMM)用于直接处理矩阵形式的数据,通过引入核范式来利用矩阵形式特征中的结构信息,提高了EEG信号的识别准确率。但其仍属于浅层学习方法,由于单隐层的结构导致其表示能力有限,在处理复杂的分类问题时泛化能力较差。因此提出一种深度堆叠支持矩阵机,结合支持矩阵机和堆叠泛化理论,保留EEG信号特征中的结构信息,同时增强模型表示能力,实现EEG信号的准确识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堆叠支持矩阵机的脑电信号识别方法,采用SMM作为基本模块,保留EEG信号特征中的结构信息,同时结合堆叠泛化理论,引入矩阵随机投影作为核心堆叠元素,利用前层模块的预测输出帮助打开原始EEG数据流形,具有更强的表示能力,从而实现EEG信号的准确识别。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深度堆叠支持矩阵机的脑电信号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集EEG信号;
步骤2:对EEG信号进行预处理,以消除噪声和伪迹,然后使用CSP算法进行特征提取,由此得到原始EEG信号特征其中表示第i个EEG信号特征,d1,d2分别代表记录电极通道数和时间采样点数,yi∈{1,-1}为相应的类别标签;
步骤3:将原始EEG信号特征作为输入训练第一层SMM分类模型得到第一层预测输出。
步骤4:利用矩阵随机投影将第一层预测输出投影到原始EEG特征空间并与原始EEG信号特征叠加得到第二层EEG信号特征,将其作为输入训练第二层SMM得到第二层的预测输出。
步骤5:按照此方式生成每层EEG信号特征,训练每层SMM并得到每层的预测输出。
步骤6:重复步骤5直到精度收敛,得到最终分类模型。
优选的,所述深度堆叠支持矩阵机采用SMM作为基本模块,同时结合堆叠泛化理论,引入矩阵随机投影作为核心堆叠元素,利用前层模块的预测输出帮助打开原始EEG数据流形,具有更强的表示能力。
优选的,所述深度堆叠支持矩阵机利用SMM作为基本堆叠单元,其目标函数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44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