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65377.1 | 申请日: | 2015-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09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盐崎朝树;远藤一树;杉田康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485;H01M4/66;H01M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王磊;刘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正极 | ||
本公开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液,作为一例实施方式的正极(11),具备:以铝(Al)为主成分而构成的正极集电体(30);形成于正极集电体(30)上的保护层(31);和包含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形成于保护层(31)上的正极合剂层(32)。保护层(31)的厚度为1μm~5μm,包含氧化能力比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低的无机化合物、和导电材料。所述非水电解液包含非水溶剂和溶解在非水溶剂中的电解质盐,所述非水溶剂含有酯类、醚类、腈类、酰胺类中的至少1种。根据作为本公开的一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能够维持良好的集电性,并且抑制由正极活性物质与铝集电体的氧化还原反应带来的发热。
本申请发明是申请号为201510694950.3、发明名称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申请日为2015年10月22日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铝集电体的表面形成了厚度为1μm以下的氧化铝被膜的锂电池用正极。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果氧化铝被膜的厚度超过1μm,则在集电体和正极合剂层在厚度方向上受到挤压时,该被膜不会被充分破坏,集电性明显降低。
在先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578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发生了电池的内部短路的情况、或电池暴露于高温等情况时,正极活性物质与铝集电体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大量的热。使用专利文献1的技术,由于无法增加氧化铝被膜的厚度,因此难以充分抑制由该氧化还原反应带来的发热。
作为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具备:以铝(Al)为主成分而构成的正极集电体;形成于正极集电体上的保护层;和包含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形成于保护层上的正极合剂层,保护层的厚度为1μm~5μm,包含氧化能力比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低的无机化合物、和导电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上述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
根据作为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能够维持良好的集电性,并且抑制由正极活性物质与铝集电体的氧化还原反应带来的发热。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一例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截面图。
图2是作为一例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1正极,12负极,13隔板,14电极体,15壳体主体,16封口体,17、18绝缘板,19正极引线,20负极引线,22过滤器,22a过滤器开口部,23下阀体,24绝缘构件,25上阀体,26盖子,26a盖子开口部,27垫片,30正极集电体,31保护层,32正极合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公开的一种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以下简称为“正极”),在集电体上具备厚度为1μm~5μm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含氧化能力比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低的无机化合物、和导电材料。本发明人发现,在发生了电池的内部短路的情况、或电池暴露于高温中等情况时,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与铝集电体(以铝为主成分的集电体)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大量的热。于是,开发了为抑制由该氧化还原反应带来的发热而具备上述保护层的正极。包含氧化能力比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低的无机化合物的保护层,将铝集电体和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隔离,抑制铝集电体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减少发生异常时的发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53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