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颗粒捕集器模拟颗粒物负压加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65541.9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1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臧志成;曾伟;骆忠民;张凯;徐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5/10 | 分类号: | G01M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4153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物 颗粒捕集器 混合腔 加载 工业吸尘器 负压加载 送气管路 拆卸 空压机 后处理装置 模拟内燃机 产品开发 出口连接 开发周期 排气管路 输气管路 进气阀 气旋流 添加口 负压 覆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捕集器模拟颗粒物负压加载装置,其包括空压机、颗粒物混合腔、能拆卸颗粒捕集器和工业吸尘器,空压机通过送气管路与颗粒物混合腔相连通,送气管路上安装有进气阀,颗粒物混合腔上设置有颗粒物添加口,送气管路接入颗粒物混合腔内的出口连接有进气旋流管路,颗粒物混合腔通过输气管路与能拆卸颗粒捕集器相连通,能拆卸颗粒捕集器通过排气管路与工业吸尘器相连通。上述负压加载装置通过工业吸尘器提供负压,实现对颗粒物的加载。不仅能加载各种规格尺寸的后处理装置,流量覆盖范围广,而且加载过程中颗粒物泄风险小,加载的颗粒物浓度均匀,能较好的模拟内燃机颗粒物加载,明显缩短开发周期,降低产品开发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动车尾气处理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尾气排放的各种规格尺寸后处理装置的颗粒物加载,同时也可用于滤纸、滤布等过滤材质对气溶胶的过滤效率评估的颗粒捕集器模拟颗粒物负压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国内的机动车保有量逐渐增加。但随着机动车的增多,机动车所带来的尾气污染问题也日渐显现,有数据显示,机动车颗粒物排放已占总排放量的30%左右。“雾霾”现象已严重影响了居民健康和社会安定,寻求高效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技术也迫在眉睫。
颗粒捕集器可有效降低内燃机颗粒物排放,根据适配机型的区别,可以分为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和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两种颗粒捕集器均可有效的降低内燃机颗粒物排放,在技术开发中,常常需要使颗粒捕集器充满颗粒物,即进行颗粒物加载。
由于内燃机技术一直以来的进步,单位时间内排出的颗粒物较少,进行颗粒物加载时需较长的加载周期,并需较高的加载费用,严重影响了颗粒捕集器产品的产品开发进度,并影响了其量产化进度。利用人工颗粒物(模拟碳烟、模拟灰分)模拟内燃机颗粒物加载,可以显著缩短开发周期,节省开发费用。
在进行模拟颗粒物加载时,因颗粒捕集器内捕集到的颗粒的增多,将导致进气压力增大,进气流量发生改变。并且颗粒物在颗粒捕集器的沉积形态也会影响颗粒捕集器的压降性能、再生性能。
目前,现有的用于颗粒捕集器研究的颗粒物加载装置价格高,而且加载速度较低,实际使用需较长的加载时间。模拟内燃机的正压加载装置运行时需较大的进气量,多数气源难以满足,且装置体积较大,需要较大的安装使用空间,针对大尺寸的颗粒捕集器时,正压加载装置难以有效使用。
因此,研制一套模拟内燃机的颗粒物加载装置对加快颗粒捕集器产品应用,改善大气污染,保护国民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颗粒捕集器模拟颗粒物负压加载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模拟颗粒物加载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颗粒捕集器模拟颗粒物负压加载装置,其包括空压机、颗粒物混合腔、能拆卸颗粒捕集器和工业吸尘器,其中,所述空压机通过送气管路与颗粒物混合腔相连通,所述送气管路上安装有进气阀,所述颗粒物混合腔上设置有颗粒物添加口,所述送气管路接入颗粒物混合腔内的出口连接有进气旋流管路,所述颗粒物混合腔通过输气管路与能拆卸颗粒捕集器相连通,所述能拆卸颗粒捕集器通过排气管路与所述工业吸尘器相连通。
特别地,所述送气管路上安装有用于控制高压空气进气量的进气调压阀。
特别地,所述颗粒物混合腔上设置有若干个补气口,所述补气口上安装有补气口过滤装置。
特别地,所述能拆卸颗粒捕集器的两端分别通过用于保证流场均匀性的功能连接管与输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相连通。
特别地,所述功能连接管采用扩压管或收缩管的任一种,且所述功能连接管通过连接法兰与能拆卸颗粒捕集器和对应的管路进行连接。
特别地,所述输气管路上安装有用于测量输气管处真空度的进气真空度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55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