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车身结构件压铸模具钢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66292.5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1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姚杰;王春涛;周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合力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22;C22C38/24;C22C38/26;C22C38/28;C22C33/06;C21D1/32;C21D1/18;C21D8/00;B22D17/22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0 | 代理人: | 李琰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结构件 压铸模具 制备工艺 抗热疲劳性能 质量百分比 耐磨性 淬透性 模具钢 | ||
1.一种新型车身结构件压铸模具钢,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C:0.25~0.35%,Si:0.20~0.40%,Mn:0.20~0.60%,P≤0.002%,S≤0.001%,Cr:7~9%,Mo:2.5~3.5%,V:0.30~0.50%,W:0.40~0.60%,Nb:0.10~0.30%,N:0.005~0.10%,Ti:0.05~0.2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身结构件压铸模具钢,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C:0.28~0.32%,Si:0.20~0.40%,Mn:0.20~0.60%,P≤0.002%,S≤0.001%,Cr:7.50~8.50%,Mo:2.80~3.20%,V:0.30~0.50%,W:0.40~0.60%,Nb:0.10~0.30%,N:0.005~0.10%,Ti:0.05~0.2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车身结构件压铸模具钢的模具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00中频熔炼,高温精炼,综合脱氧,分两次加入铝,废钢熔清后,加入相应铁合金,出钢前加入V-Fe,在1600~1650℃插铝出钢,采用包内冲入法进行复合变质、孕育、净化处理;
S200电渣重熔工艺,分段补缩;
S300锻造工艺,采用分段加热,加热速度不超过200℃/小时,始锻温度为1250℃,终锻温度为850℃,采用三镦三拔,锻造比大于6;
S400均匀化和晶粒细化工艺,采用1250℃保温24小时,炉冷进行高温均匀化扩散处理,采用1130℃两次空冷进行晶粒超细化处理,采用完全球化退火工艺;
S500模具的加工与热处理,压铸成型,粗加工后采用1080℃淬火,600℃两次回火热处理,精加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的具体步骤包括:
S210保证电极焊接密实,保证同心对中,清除飞翅和氧化物;
S220石墨化渣,低位送渣启弧;
S230控制电极插入深度,提高相应熔速;
S240交换电极前大功率提温,换入电极点动送电,触发后缓慢调整;
S250保证引锭顺利,检查结晶器内部表面和两头变形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进一步包括步骤S260:配加脱氧剂Ti粉或Al粉,中期调整渣料,分三次以上加入,其配比为20%的氧化铝和80%的氟化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0中采用中频感应电炉,碱性炉衬,不氧化法炼钢工艺,出钢前5~10分钟保证成分和温度合适,合金化后10分钟取终点样,分两次加入铝,出钢前炉内0.5kg,钢包内出钢三分之一时加0.5kg。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内复合变质剂组成为:Y、Ce、Ti-Fe、Si-Ca,其粒度为5~1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退火温度为3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合力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合力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629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