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跨径钢拱桥趸船支点转换顶推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67425.0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6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陶正前;郭峰;李欢欢;张万标;年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21/06;E01D4/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拱桥 趸船 支点转换 顶推装置 顶推 大跨径 施工 排水 最大限度减少 安装支架 施工过程 通航河道 可控制 边坡 跨径 落梁 拼装 下沉 注水 岸边 通航 撤离 河道 河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跨径钢拱桥趸船支点转换顶推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岸边拼装钢拱桥;步骤S2:顶推装置将钢拱桥的第一支点推至第一趸船上;步骤S3:第一趸船排水将钢拱桥顶起;步骤S4:顶推装置继续推动钢拱桥;步骤S5:第二趸船进入第二支点下方,排水将钢拱桥顶起后,第一趸船注水下沉后撤离;步骤S6:顶推装置继续推动钢拱桥至落梁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跨径钢拱桥趸船支点转换顶推施工方法,通过双趸船进行支点转换,趸船无需靠岸,能够适用于河道两侧存在边坡或枯水期趸船无法靠岸的情形,且整个施工过程无需在河里安装支架,时间可控制在24小时内,对河流通航影响小,最大限度减少了对通航河道的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拱桥架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大跨径钢拱桥趸船支点转换顶推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河道上架设钢桥梁一般为河内打桩、搭设支架,在桥位区拼装桥梁,需长时间封航或限制性通航,审批手续复杂,安全隐患高,经济效益差。随着国家对水运行业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航道进了改造、升级,因桥梁建设而长时间封航或限制性通航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趸船作为支点的顶推工法应用而生。
中国专利公开号:105603881A,公开了一种大型跨海拱桥的整体架设系统,在岸上拼装整体拱梁,采用千斤顶将整体拱梁从拼装位置顶推滑移到栈桥上船位置,利用半潜船压排水和涨落潮,将整体拱梁顶升到设计标高后,浮运至桥位直接架设到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虽然无需采用传统超大吨位同步顶升设备及其临时支架,但是,现有的河道两侧大都存在边坡、丰水期、枯水期水位高差大,单艘趸船作为支点时对桥梁有一定的局限性,趸船根本无法靠近岸边,如图2所示,在实际架设过程中,趸船无法靠近岸边,而钢拱桥也无法伸出岸边太长距离,否则容易造成侧翻,影响施工安全性。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跨径钢拱桥趸船支点转换顶推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河道两侧存在边坡或枯水期时,趸船无法靠近岸边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跨径钢拱桥趸船支点转换顶推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S1:岸边拼装钢拱桥;
步骤S2:顶推装置将钢拱桥的第一支点推至第一趸船上;
步骤S3:第一趸船排水将钢拱桥顶起;
步骤S4:顶推装置继续推动钢拱桥;
步骤S5:第二趸船进入第二支点下方,排水将钢拱桥顶起后,第一趸船注水下沉后撤离;
步骤S6:顶推装置继续推动钢拱桥至落梁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在所述步骤S1前的步骤S0,所述步骤S0包括:
步骤S0-1:在岸上搭设支架;
步骤S0-2:在支架上方固定双钢轨;
步骤S0-3:在支架上设置顶推装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步骤S1和步骤S2之间的步骤SA:通过顶推装置将钢拱桥推出一段距离,验证支架的稳定性及摩阻力、顶推装置的行程大小、推力大小及顶推的同步性。
进一步地,所述顶推装置为液压爬行器,通过滑靴与所述钢拱桥转动连接,所述顶推装置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地,还包括同步控制系统,用以控制所述顶推装置同步顶出,所述同步控制系统包括:检测单元、动力控制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以实时检测所述顶推装置的压力,并将数据反馈给所述动力控制单元;所述动力控制单元通过控制顶推装置顶出的速度控制压力恒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趸船和所述第二趸船上均设置有支撑梁,用以固定所述钢拱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74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