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氯污酸溶液氯离子去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67513.0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7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钟家利;杨兴华;郭兴培;丁静煜;许加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个旧兴华锌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B01D53/78;B01D53/68;C01D3/04;B01D1/26;C02F101/12 |
代理公司: | 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3 | 代理人: | 闫红烨 |
地址: | 6611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离子去除 离子交换 酸溶液 吸收塔 氧化剂 环保水处理 资源化利用 饱和溶液 高温条件 回收利用 压缩空气 电解锌 废酸水 副产物 工业级 氯溶液 再利用 吹入 废酸 水中 氧气 饱和 回收 吸收 | ||
本发明属于含氯溶液资源化利用领域,具体涉及含氯污酸溶液氯离子去除方法;利用电解锌所产生的副产物作为氧化剂加入到离子交换废酸水中,在含酸和高温条件下,往溶液吹入氧气或压缩空气将Cl2吹出来,再利用吸收塔内的NaOH或Na2CO3溶液进行吸收Cl2至饱和,经过蒸发浓缩饱和溶液成工业级NaCl;此方法离子交换废酸水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回收,里面的锌、酸同时也得到了回收利用,大大减少环保水处理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含氯溶液资源化利用领域,具体涉及含氯污酸溶液氯离子去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年我国近几年的技术发展,用次氧化锌粉作为再生锌的湿法提锌工艺也越来越成熟,次氧化锌湿法提锌的最大难点就是原料里面的F、CL离子对电解锌阴、阳极板带来的危害,在溶液送至电解锌之前必须进行去除F、CL的处理,目前大部分厂家要求电解前溶液里面;氯<0.5g/L、氟<0.3g/L左右才能满足正常电解,脱除氟、氯的方法有多堂炉高温焙烧和碱洗两种,由于多堂炉脱氟氯成本相对高,最常用的使用的方法有:“碱洗+铜盐除氯”和“碱洗加离子交换脱氯”,使用离子交换脱氯工艺比较简单、流程短、除氯效果好、树脂一次性购买可使用5年时间等优点,但是离子交换除氯也有致命的缺点,每处理100m3合格锌液,产生约20m3的废酸水,假设用次氧化锌作为生产原料年产 10万吨的电解锌长为例,使用碱洗+离子交换脱氯工艺,那么光是离子交换一天产出的废酸水约有650~750m3,由于所产生的废酸水含酸高、含氯高、还有一定量的锌,环保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压力较大,也有一些厂家用来浸出净化渣搞成工业级ZnSO4.7(H2O),但是由于含氯较高影响产品质量,市场销量也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含氯污酸溶液氯离子去除方法,此方法离子交换废酸水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回收,里面的锌、酸同时也得到了回收利用,大大减少环保水处理压力。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方案为:
含氯污酸溶液氯离子去除方法,利用电解锌所产生的副产物作为氧化剂加入到离子交换废酸水中,在含酸和高温条件下,往溶液吹入氧气或压缩空气将 Cl2吹出来,再利用吸收塔内的NaOH或Na2CO3溶液进行吸收Cl2至饱和,经过蒸发浓缩饱和溶液成工业级NaCl。
进一步,氧化剂为电解锌所产生的副产品阳极泥或软锰矿。
进一步,加入的氧化剂为阳极泥里面的锰计算成100%的MnO2,除氯单耗为氯含量的0.6倍。
进一步,含酸条件为加入硫酸,硫酸的含量占废酸水溶液中的180~200g/l。
进一步,加入的NaOH或Na2CO3溶液使液体pH为11。
进一步,蒸发浓缩用三效或多效蒸发,蒸汽温度在200度左右。
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是:利用电解锌阳极板所产生的副产品阳极泥,作为氧化剂去除含氯的离子交换废酸水,在合理的用量和温度情况下,可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除氯最高可以达到99.9%,在脱氯过程中所产生的CL2收集后用碳酸钠或氢氧化钠吸收制成工业盐,在这样的工艺情况下,离子交换废酸水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回收,里面的锌、酸同时也得到了回收利用,大大减少环保水处理压力,阳极泥去除锰后渣里面的Ag879~938g/T、pb39.92~40.09%、Zn0.52~ 0.57%、Mn4.14~5%有价金属得到了进一步富集,除氯后的渣也产生了较高的经济价值,除氯后的离子交换水完全达到电解锌工艺要求,可以继续树脂再生循环使用,也可以补入系统平衡体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个旧兴华锌业有限公司,未经个旧兴华锌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75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