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机电致变色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68017.7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1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孟鸿;何洋;贺耀武;孙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C07D495/04 | 分类号: | C07D495/04;C09K9/02;G02F1/1516 |
代理公司: | 44268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式( I ) 甲基酮 有机电致变色器件 电致变色性能 乙烯二氧噻吩 公开化合物 酸碱条件 双边桥 硝基萘 异构化 可逆 母核 烯醇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机电致变色器件。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式(I)或(II)所示:本发明中,式(I)或(II)所示的化合物,其以3,4‑乙烯二氧噻吩(EDOT)为母核,单边或双边桥连硝基萘甲基酮,且甲基酮的α‑H较为活泼,可在不同酸碱条件下发生可逆且稳定的烯醇异构化,使其这类材料具有优异的电致变色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致变色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机电致变色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由于其在建筑窗、汽车防眩后视镜、飞机舷窗等领域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相比于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有机材料具有能隙小,可通过分子结构设计,易于实现能隙的调节,颜色丰富等优点。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c,EC)材料的特征是在外电压驱动下,其光学性能发生可逆和持久稳固的变化,其外观上表现为颜色的变化。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如聚噻吩,聚苯胺等共轭聚合物电致变色材料,其电致变色功能主要是由共轭结构中电子带隙发生变化引起的,这类材料具有易于加工的优点,但其响应时间较慢。第二类是以紫精类材料为代表的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这类材料具有响应时间快的优点,但其稳定性以及可逆性较差,这就限制了有机电致变色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研制新型的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提高器件性能,最终实现产业化,具有非常大的实际意义。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机电致变色器件,旨在丰富电致变色材料体系,以廉价的原材料制备出稳定性高且可大面积使用的电致变色器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式(I)或(II)所示:
一种如上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电致变色材料中的应用。
一种如上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电致变色器件中的应用。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中,包括:
电子导电层;
电致变色层,形成于所述电子导电层上;
离子导电层,形成于所述电致变色层上;
离子储存层,形成于所述离子导电层上;
电子导电层,形成于所述离子储存层上;
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电致变色材料,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包括本发明所述的化合物。
一种所述的式(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将1-溴-5-硝基萘、Pd[PPh3]2Cl2、CuI、四氢呋喃(THF)、Et3N和三甲基硅乙炔(TMSA)混合,经反应得到三甲基((5-硝基萘-1-基)乙炔基)硅烷(化合物1);
按摩尔比1:2将N-碘代丁二酰亚胺加入到EDOT溶液中,经反应得到2,5-二碘-3,4-乙烯二氧噻吩(化合物2);
将化合物1、Pd(PPh3)2Cl2、CuI、THF、Et3N和TBAF混合,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化合物2,经反应得到5,7-双-(5-硝基-萘-1-乙炔基)-3,4-乙烯二氧噻吩(化合物3);
将化合物3加入到水与TfOH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乙酸,经反应得到产物(化合物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80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