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研究刺梨的果香香韵中酯类物质香气相互作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69003.7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2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牛云蔚;邓健鸣;张俊;肖作兵;蔡丙彪;张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柏子雵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刺梨 酯类物质 香气 曲线关系 酯类香气 果香 研究 二元混合物 香气物质 计算链 链式 直观 考察 | ||
1.一种研究刺梨的果香香韵中酯类物质香气相互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模拟刺梨果汁基质溶液,将单一酯类香气物质A和单一酯类香气物质B分别加入到配制好的模拟刺梨果汁基质溶液中,分别配制N种不同的浓度的溶液,通过感官评价分别判断单一酯类香气物质A和单一酯类香气物质B不同浓度下的香气强度,以0至10分表示,0分表示无强度,5分表示香气强度适中,10分表示香气强度极强;
2)将单一酯类香气物质A和单一酯类香气物质B混合产生N组混合物,对N组混合物的香气强度按照与步骤1)相同的方法进行感官评价,获得香气强度;
3)步骤1)得到的香气强度及步骤2)得到的香气强度的变化关系即为单一酯类香气物质A和单一酯类香气物质B混合前后的香气强度变化关系,利用Origin 8.5软件进行曲线拟合,将得到的曲线关系数据应用到U模型中,以此来研究单一酯类香气物质A和单一酯类香气物质B间的香气相互作用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U模型研究刺梨中果香香韵的酯类物质香气相互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用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混合配制所述模拟刺梨果汁基质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模型研究刺梨的果香香韵中酯类物质香气协同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将步骤1)得到的单一酯类香气物质A的香气强度记为φA,将步骤1得到的单一酯类香气物质B的香气强度记为φB,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的香气强度记为φAB,将φA和φB之和记为φsum,将φA与φsum的比值记为τA,将φB与φsum的比值记为τB,φAB与φsum的比值记为σ,则有:σ与τA、τB之间的关系符合U模型,且σ与τA之间的作用关系与σ与τB之间的作用关系相同,将τA、τB统一定义为τ,则有其中α为φA和φB之间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U模型研究刺梨的果香香韵中酯类物质香气协同作用的方法,选取α与τ之间符合链式曲线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U模型研究刺梨的果香香韵中酯类物质香气协同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香气相互作用关系判别如下:若cosα>0,则为单一酯类香气物质A与单一酯类香气物质B的协同作用;若cosα=0,则为单一酯类香气物质A或单一酯类香气物质B完全加成作用;若cosα<0,则为单一酯类香气物质A与单一酯类香气物质B的非协同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900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