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多重遮挡目标的测距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69295.4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3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同;吴桐;赵成成;聂文哲;王珍珍;曹欣;温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593 | 分类号: | G06T7/593;G06T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目 视觉 多重 遮挡 目标 测距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双目测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多重遮挡目标的测距方法。在进行目标测距时,本发明方法先通过SGBM立体匹配算法得出图像的视差图,将获得的视差图与SSD算法生成的目标检测框相结合,由于原始图像与视差图中各目标位置一一对应,因此可以得到目标检测框的视差图,剔除背景干扰后再结合目标检测结果按照由近到远的排序逐个提取目标的距离信息生成目标视差图的灰度直方图,进一步排除遮挡目标干扰,再选取目标灰度直方图主峰值对应的灰度值进行分析计算得到目标的深度信息从而测距。当进行双目测距时出现多个目标遮挡的情况,本发明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出较复杂环境中目标的距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双目测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多重遮挡目标的测距方法。
背景技术
人感知周围空间中物体的立体信息,这个过程主要依靠双眼实现对外界空间信息进行获取。双眼可以将立体空间中的物体转换为两幅二维图像,因为两只眼睛的角度和位置不同,所以获取的两幅图像中相应点的位置存在偏差,这种偏差经大脑分析后能够得到外界的三维空间信息。双目测距正是借鉴这种方式来获取外界的空间信息,即利用不同位置放置的两个性能参数完全相同的照相机,同时对同一外部场景进行拍摄,进而获取两幅二维图像,通过分析外部目标点在左右两幅图像上像素点位置的偏差来获取平面图像的深度信息,计算出目标点到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双目测距的设备简易,精度高和测量结果稳定性高的优点,使其在无人操作系统避障方面和导航等方面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传统的双目测距方法虽然可以通过摄像机的优化和算法的改进使得距离测量和精度方面突破人眼的识别限制。但是由于真实的场景比较复杂,检测框中不仅包含检测到的目标的像素信息,还包含了周围环境和其他目标的像素信息,如多重目标遮挡的情况。基于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灰度值排序的目标测距策略,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出较复杂环境中目标的距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多重遮挡目标的测距方法。当进行目标测距时,本发明的策略为先通过立体匹配算法得出图像的视差图,再结合目标检测结果按照由近到远的方式逐个提取目标的距离信息。本发明涉及到立体匹配技术,目标检测技术。当进行双目测距时出现多个目标遮挡的情况,即检测框中背景像素点数量超过目标像素点数量或目标像素点数量占检测框内像素点数量的比例达到一定阈值时,利用本发明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出较复杂环境中目标的距离。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多重遮挡目标的测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生成目标视差图;先通过SGBM立体匹配算法得出图像的视差图,通过SSD算法生成目标检测框,将生成的目标检测框和视差图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每个目标的视差图,引用灰度直方图对目标视差图的深度信息进行直观表示,引入标志位矩阵,标志位矩阵和检测框大小相同,并且标志位阵中的元素与检测框中像素点的位置一一对应,将检测框中黑色空洞位置对应的标志位矩阵元素设置为0,其余位置被初始化为1;
步骤二:剔除背景干扰;在得到各个目标视差图的检测框后,对各检测框外部四周提取4个区域进行灰度值检测,对照4个检测区域内灰度直方图的主峰值,将检测框内相同的灰度值剔除,并将该灰度值对应的标志位矩阵元素设置为0,同时更新各检测框灰度直方图;
步骤三:生成目标视差图的灰度直方图:在步骤2的基础上结合目标检测结果按照由近到远的排序逐个提取目标的距离信息,生成目标视差图的灰度直方图;
步骤四:排除遮挡目标干扰;求出各检测框中剩余像素点的灰度平均值,并按灰度值由大到小即距离由近到远的方式对目标检测框排序:首先对第一个目标检测框中主峰值进行提取,由于该检测框中的目标距离最近,不会出现被遮挡情况,所以主峰值对应的灰度值即为目标的灰度值,提取目标的距离信息后,将该目标像素点在标志位矩阵的相应位置设置为0,更新剩余检测框的标志位矩阵和灰度直方图,按照此方法对剩余目标信息进行提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92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度图像文件筛选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立体匹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