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软抗菌型内衣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71289.2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0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吴宝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宁市成发制衣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B17/00 | 分类号: | A41B17/00;D02G3/04;D06B3/02;D06B13/00;D06B15/00;D06L4/13;D06M10/02;D06M11/38;D06M15/03;D06M15/53;D06M16/00;D06M101/06;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陈永虔 |
地址: | 5153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软 抗菌 内衣 面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内衣面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软抗菌型内衣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制备的内衣面料不仅质地比较柔软,而且其吸汗透气性能也十分优良,穿着时比较舒适;另外,本发明制备的内衣面料不仅具有一定的抗紫外线和防静电的功能,还具有很好的抗菌抑菌性能,从而能有效地延长内衣面料的使用寿命;通过对棉纤维进行化学改性,使得甲壳素表面的羟基和氨基能与棉纤维表面的基团形成化学键,从而使得甲壳素能牢牢地附着在棉纤维的表面,不仅大大提高了棉纤维的抗菌性能;而且,甲壳素还具有很好的保湿的功效,其与亚麻纤维、苎麻纤维之间相互协同,使得制备的内衣面料的防静电功能更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衣面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软抗菌型内衣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在服装大世界里,服装的面料五花八门,日新月异。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优质、高档的面料,大都具有穿著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视觉高贵、触觉柔美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制作在正式的社交场合所穿著的服装,宜选纯棉、纯毛、纯丝、纯麻制品。以这四种纯天然质地面料制作的服装,大都档次较高。有时穿著纯皮革制作的服装,也是允许的。
内衣的英译可译为Lingerie,之所以如此,全因古时候的内衣是由薄的亚麻布所制,而麻的法文是Linge。早在我国上古时期,就已织成最早的麻布,它的密度是10根/厘米,但那时内衣却与外衣无甚区别,只是原始的遮体、保暖之用。4000年前,麻布己达到了24根/厘米,随着丝织技术的传播,内衣日渐区别于外衣的功能,称之为抹胸及裹肚等。内衣是以一种朦朦胧胧、时隐时显、含羞内敛来抒发对美、情以及身体表现的企望。尤其在民间,中国古代内衣表现着更多的优雅与浪漫,通过内衣来传颂身体语言更具想象力与创造力,给中华服饰文化增添了不少的生动和潇洒。
现有的内衣面料虽然能满足人们对内衣的一般需求,但是其触感和柔软度不佳,且其抗菌性能较差,从而缩短了内衣面料的使用寿命。基于此种情况,提供一种柔软抗菌型内衣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软抗菌型内衣面料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柔软抗菌型内衣面料,由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改性棉纤维37~45份、莫代尔纤维20~25份、亚麻纤维12~15份、聚乳酸纤维14~20份和苎麻纤维10~16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准确称取上述各组分,并将亚麻纤维和苎麻纤维浸泡在水中,并向其中加入质量为各纤维总质量2.2-2.8%的柔软剂和适量的复合酶,升温至28~35℃,并超声搅拌30~50min,然后再30℃的条件下恒温静置8~12h;
S2、将亚麻纤维和苎麻纤维捞出,并将之移至漂白剂中,在温度为50~56℃、pH值为7.2~8.5的条件下,浸泡120~160min;
S3、将亚麻纤维和苎麻纤维捞出,并用清水冲洗3次,然后置于恒温干燥箱中,在70~85℃的条件下对其进行烘干;
S4、将烘干后的亚麻纤维、苎麻纤维与改性棉纤维、莫代尔纤维、聚乳酸纤维进行混纺织,制成内衣面料;
S5:S4中所得的内衣面料再依次经过染色、脱水、柔软拉幅、预缩、轧光后即得柔软抗菌型内衣面料成品。
更进一步地,所述柔软剂选用BM-8柔软剂。
一种柔软抗菌型内衣面料,所述改性棉纤维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宁市成发制衣有限公司,未经普宁市成发制衣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12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