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漆酶降解的被农药污染的土壤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72111.X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6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安平;孙建强;陶宁尔;吴义华;王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 |
代理公司: | 33201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美娟;朱思兰<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漆酶 农药污染 修复 介体 目标污染物 土壤含水率 无二次污染 催化反应 二次污染 反应效率 环境友好 结合位点 土壤性质 土壤修复 温和条件 修复土壤 自然光照 最大化 土壤 降解 自然环境 通风 | ||
一种基于漆酶降解的被农药污染的土壤修复方法,所述方法为:控制待修复土壤的pH在3.5~7.5之间,加入漆酶、介体HBT,调整土壤含水率至15~60%,在10~40℃环境中,自然光照并保持连续通风24~48h,修复被农药污染的土壤;本发明采用漆酶修复被农药污染的土壤,效率高,环境友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本发明使用漆酶,适用的土壤性质范围广,在自然环境中使用效果佳,催化反应可在较温和条件下进行;本发明中使用HBT介体促进了漆酶与目标污染物的结合位点,使漆酶反应效率达到最大化,且降低整个反应体系的反应时间;因此,本发明具有修复周期短、修复效果好和无二次污染的特点。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被农药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漆酶降解的被农药污染的土壤修复方法。
(二)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农药的直接施用,以及工业废水、固体废物等通过间接途径进入农田,导致农田土壤质量安全受到严重的挑战,严重威胁了农业食品生产安全。研究表明农田土壤污染分为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有机污染主要包括农药、有机化合物(如:NBFRs,PAHs,PAEs,DPs等),无机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化学试剂(如:酸、碱、盐等)。其中,农药污染作为农田土壤污染的典型事件,已经被多篇文献报道,因此开展修复关于农药污染的土壤就显得尤为迫切。
三唑类农药被广泛应用到杀灭害虫和除杂草领域,其在农田中的使用面积远远大于农药对场地的污染面积(实际上,大部分污染物在农田的污染程度远低于场地)。多效唑和烯效唑属于广谱性高效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在农田作物等方面,这两种农药在土壤中残留的半衰期超过半年以上(0.5~1.0年),与部分POPs相似,可能导致严重的土壤环境生态风险及农作物减产,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多效唑和烯效唑农药进入到植物系统中主要从内源激素和酶活性两方面来影响作物。内源激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抑制赤霉素(GA3)的生物合成,这会导致植物生长延迟或者停滞。酶活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三唑类农药处理后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吲哚乙酸(IAA)氧化酶活性的改变直接影响了IAA的含量,这间接的影响植物的生长调节。因此,降低修复污染土壤中多效唑/烯效唑的残留对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作物生长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污染土壤采用生物酶法修复能够明显的改变土壤中各种有机污染物浓度,提升土壤环境质量。已有多篇文献介绍了生物酶种类、环境因素、污染物浓度对生物酶修复污染土壤的影响。生物酶修复污染土壤不仅能将高分子污染物降解为小分子化合物,而且对环境的副作用相对于其它修复技术更低、更环保,降低对环境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的潜在可能性。对于生物酶法修复污染农田土壤的研究成果鲜有报道,限制了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21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关于含有氰化物的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土壤修复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