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单串联式液压振动回路的共振发电分布式架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72644.8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41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杨亦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亦勇 |
主分类号: | F03G7/08 | 分类号: | F03G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智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3 | 代理人: | 刘朵朵 |
地址: | 20007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串联式 液压 振动 回路 共振 发电 分布式 架构 | ||
1.一种基于单串联式液压振动回路的共振发电分布式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传动系统单元和共振发电装置;
所述液压传动系统单元包括一条带有液压控制阀的由一个主动液压缸驱动四个从动液压缸的串联式液压振动回路,将此条回路中的单个主动液压缸,设置为以车轴为支撑且通过单活塞杆承接车身振动力和进行车身抑振的振动输入端,将单个主动液压缸所串联驱动的四个从动液压缸,作为车身振动力的振动输出端;
所述共振发电装置包括振动导向框架,设置在振动导向框架内并与车身采用弹性系统相连的中空重物托板,中空重物托板上设置有包括发电机和增速器的共振旋转发电组件,所述共振旋转发电组件还包括在发电机转轴上设置的内套有单向轴承的齿轮,齿轮单侧啮合有齿条,齿条由设置在振动导向框架顶部的作为振动输出端的从动液压缸下方的活塞杆带动,所述四个从动液压缸垂直设置于振动导向框架顶部;
所述四个从动液压缸中,发电机转轴两侧各设置两个从动液压缸,且随着主动液压缸活塞的压缩和拉伸,转轴同侧的两个从动液压缸活塞的垂直运动方向相反,对发电机转轴的扭力方向分别为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利用这种一驱四的串联式液压传动系统单元,通过分别将多个振动输入端代替减振器分散设置于不同车轮处的车身抑振位置处,以及,通过将对应的所有液压振动输出端,都集中设置于同一个共振发电装置处,搭建了实现高效率共振发电和均衡性车身抑振所需要的分布式架构;
不仅能够将源自不同车轮处所产生的激励振动力,聚集至共振发电装置转轴处进行集中驱动,而且也能够将共振发电装置的系统阻尼,分流传导至车身不同位置处进行分散抑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串联式液压振动回路的共振发电分布式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重物托板通过与车身连接的弹性系统与车身实现共振,中空重物托板通过直线轴承在垂直设置于振动导向框架上的光轴上实现垂直方向的上下滑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串联式液压振动回路的共振发电分布式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个主动液压缸串联驱动四个从动液压缸的串联式液压振动回路,是采用油路将每个液压缸内由活塞隔离形成的上下油腔进行串联,并使得主动液压缸活塞在压缩和拉伸的全行程实现连续的做功发电。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单串联式液压振动回路的共振发电分布式架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发电机转轴上方同侧的两个从动液压缸之间的下/上油腔相互联接,从而使两个从动液压缸活塞的垂直运动方向相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单串联式液压振动回路的共振发电分布式架构,其特征在于:四个从动液压缸通过向下方的单活塞杆所联结的齿条,在发电机转轴两侧各与两个齿轮单侧啮合,其中,发电机转轴两侧对转轴扭力同向的从动液压缸活塞出力交替构成使转轴旋转的叠加扭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单串联式液压振动回路的共振发电分布式架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发电机转轴上方同侧的两个从动液压缸活塞垂直运动方向相反,对转轴的扭力方向分别为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从而使四个从动液压缸活塞在主动液压缸活塞压缩和拉伸的两个行程中,能够连续传导车身振动力,用于抑制共振发电装置系统阻尼对发电机转速的衰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单串联式液压振动回路的共振发电分布式架构,其特征在于:在串联式液压振动回路中,还包括分流泄压油路,即在主动液压缸的上下油腔之间还联接设置有一条无负载的带流量控制阀的分流油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串联式液压振动回路的共振发电分布式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输入端的主动液压缸分散设置于不同车轮处代替减振器的车身抑振位置处,以每根车轴作为支撑而设置的振动输入端的位置和数量,分别是左右各设置一个,或者是左右各设置两个。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串联式液压振动回路的共振发电分布式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发电装置将各车轮处的车身振动力汇聚至发电机转轴处,所带来的叠加扭力能够实现大功率发电机的高效驱动,所述共振发电装置设置在车底板上方紧靠卡车驾驶室后方位置或紧靠客车后排座椅后方的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亦勇,未经杨亦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264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