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冷电气淡水联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72957.3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92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戴义平;陈康;郑少雄;杜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K27/00 | 分类号: | F01K27/00;F01K25/10;F01K13/00;F01D15/10;F03G6/06;C02F1/22;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范巍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ng 利用 电气 淡水 联产 系统 | ||
1.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冷电气淡水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凝器(26),用于输入LNG,用于输入待降温的乏气,用于输出一次升温后的天然气,用于输出饱和液;
冷能交换器D(33),用于输入所述冷凝器(26)输出的一次升温后的天然气,用于输入待降温的结晶用冷媒工质,用于输出二次升温后的天然气,用于输出降温后的结晶用冷媒工质;
预冷器(46),用于输入所述冷能交换器D(33)输出的二次升温后的天然气,用于输入海水,用于输出降温后的液态海水,用于输出三次升温后的天然气;
透平A(35),用于输入所述预冷器(46)输出的三次升温后的天然气,用于带动发动机发电;用于输出一次膨胀后的天然气;
天然气加热器(51),用于加热膨胀后的天然气,用于输入海水;用于输出降温后的液态海水,用于输出加热后的天然气;
蒸发器A(13),用于输入所述饱和液加压后形成的低温发电用工质,用于输入待降温的制冷用冷媒工质,用于输出降温后的制冷用冷媒工质,用于输出一次升温后的低温发电用工质;
冷能交换器B(12),用于输入所述蒸发器A(13)输出的一次升温后的低温发电用工质,用于输入待降温的结晶用冷媒工质,用于输出降温后的结晶用冷媒工质,用于输出二次升温后的低温发电用工质;
补汽式透平(6),用于输入所述冷能交换器B(12)输出的二次升温后的低温发电用工质,用于带动发电机A(7)发电;用于输出乏气;
结晶器(29),用于输入所述天然气加热器(51)输出的降温后的液态海水,用于输入预冷器(46)输出的降温后的液态海水,用于输入所述冷能交换器B(12)输出的降温后的结晶用冷媒工质,用于输出待降温的结晶用冷媒工质,用于输出淡水冰;
低温发电用工质为乙烷、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
预冷器(46)中,三次升温后的天然气的温度范围0~20℃;
天然气加热器(51)中,输出的加热后的天然气为常温天然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冷电气淡水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结晶用冷媒工质为丙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冷电气淡水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冷能交换器A(11),用于输入海水,用于输入所述冷能交换器B(12)输出的二次升温后的低温发电用工质,用于输出三次升温后的低温发电用工质,用于输出降温后的液态海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冷电气淡水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蒸发器B(2),用于输入二次升温后的低温发电用工质或者三次升温后的低温发电用工质,用于输入待换热的换热循环工质,用于输出四次升温后的低温发电用工质,用于输出降温后的换热循环工质;
集热器,用于输入降温后的换热循环工质,用于输出待换热的换热循环工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冷电气淡水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循环工质为水或者导热油,待换热的换热循环工质的最高温度在100℃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冷电气淡水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冷能交换器C(20),用于输入所述蒸发器A(13)输出的降温后的制冷用冷媒工质,用于输出待降温的制冷用冷媒工质;用于输入待降温的工业商业用冷媒工质,用于输出降温后的工业商业用冷媒工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冷电气淡水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制冷用冷媒工质为丙烷;工业商业用冷媒工质为液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冷电气淡水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再热器(48),用于输入所述透平A(35)输出的一次膨胀后的天然气,用于输出升温后的一次膨胀后的天然气;用于输入海水,用于输出降温后的液态海水;
透平B(36),用于输入升温后的一次膨胀后的天然气,用于带动发动机发电,用于输出二次膨胀后的天然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295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湿式催化氧化动能回收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排气凸轮和具有它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