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碳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74118.5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4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辛立彪;王菡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65 | 分类号: | C09K11/65;C09K11/02 |
代理公司: | 14100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朱源;曹一杰<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子点 制备 薄膜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 聚乙烯亚胺改性 层层自组装 聚乙烯亚胺 可穿戴设备 蓝绿色荧光 紫外光照射 合成工艺 聚乙烯醇 力学性能 柔性薄膜 柔性LED 屏材料 明亮 分解 透明 应用 | ||
1.一种柔性碳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高分子量聚乙烯亚胺分解制备的碳量子点为功能性颗粒;
(2)采用聚乙烯亚胺改性的聚乙烯醇为成膜剂,成膜剂与碳量子点功能性颗粒以一定比例混合,在室温下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得到均匀透明的碳量子点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碳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层层自组装的方法是采用室温旋涂、中低温烘干不断循环的方式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碳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聚乙烯亚胺改性的聚乙烯醇为成膜剂,是指分别配置50mg/mL的聚乙烯亚胺和聚乙烯醇水溶液,并按照体积比1:2~1:4的比例将聚乙烯亚胺水溶液和聚乙烯醇水溶液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成膜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柔性碳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碳量子点功能性颗粒与聚乙烯醇溶质的质量比为1:8~1:2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柔性碳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层自组装的方法,是将成膜剂与碳量子点功能性颗粒混合后所得混合溶液滴涂至放置于旋涂机上的载玻片上,低速旋涂20秒,恒温干燥后,再旋涂-干燥反复进行10次,彻底干燥后,将薄膜从载玻片上揭下,得到平整、均匀的碳量子点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柔性碳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聚乙烯亚胺为分子量在10000以上的高度支链状聚乙烯亚胺。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柔性碳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聚乙烯醇为市场上能够广泛购买到的聚乙烯醇粉末,其分子式为[-CH2CHOH-]n。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柔性碳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得碳量子点薄膜厚度在20微米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柔性碳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聚乙烯亚胺对聚乙烯醇进行改性从而得到韧性良好的薄膜基底。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柔性碳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聚乙烯亚胺分散在乙醇中制成浓度为10-50mg/10ml的溶液,充分搅拌后将溶液转入反应釜中,在180-200℃烘箱内反应10小时,自然冷却,即得到碳量子点原液;透析以除去多余未分解的聚乙烯亚胺,即得到自发荧光的碳量子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411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