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冻伤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74304.9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1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晓兵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9/06;A61P17/02;A61K31/1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3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冻伤 膏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冻伤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桂皮10‑14份、樟脑7‑9份、红花9‑11份、白附子9‑11份、制川乌8‑10份、制草乌10‑12份、生姜10‑15份、花椒8‑11份、细辛10‑13份、肉桂9‑11份、防风15‑18份、麻黄16‑20份、当归9‑12份、白芷5‑7份。各药相互间协同互补,可有效治疗冻伤部位,缓解冻伤红肿,抑制冻伤处的痛、痒症状,以外部膏药的方式,令其使用更为方便,且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冻伤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冻伤是由于寒冷潮湿作用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轻时可造成皮肤一过性损伤,要及时救治;重时可致永久性功能障碍,需进行专业救治。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紧急抢救。西医认为冻伤的病因为: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就会使体表的血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如脚趾。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冻疮”、“冻烂肿疮”相类似。如《外科启玄》冻疮记载:“冻疮多受其寒冷,致令面目手足初痛次肿,破出脓血,遇暖则发烧。亦有元气弱之人,不耐其冷者有之”。又如《诸病源候论》冻烂肿疮候记载:“严冬之月,触冒风雪寒毒之气,伤于肌肤,血气壅涩,因而瘃冻,欣红疼肿,便成冻疮”。冻疮又名冻风,冻瘃。多因气候寒冷伤及肌肤皮肉,气血凝滞不能运达而发者。其证多见于手足、耳廓、颜面等暴露部位,患处皮肤先呈苍白,渐见青紫而显红斑片状,自觉烧灼痒痛,甚则局部搔痒麻木,破溃而成疮,缠绵难愈。中医认为:冻伤系阳气不达,复感寒冷侵袭,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隔、气血凝滞肌肤。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冻伤主要为冻疮,通常是由于天气寒冷造成的四肢面部等的局部冻伤,程度较轻,通常能随天气好转而自愈,因此目前市场上针对于冻疮的药物较少,且治疗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治冻伤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治冻伤的膏药,所述膏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桂皮10-14份、樟脑7-9份、红花9-11份、白附子9-11份、制川乌8-10份、制草乌10-12份、生姜10-15份、花椒8-11份、细辛10-13份、肉桂9-11份、防风15-18份、麻黄16-20份、当归9-12份、白芷5-7份。
优选的,所述膏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桂皮12份、樟脑8份、红花10份、白附子10份、制川乌10份、制草乌10份、生姜12份、花椒10份、细辛12份、肉桂10份、防风17份、麻黄17份、当归10份、白芷6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防治冻伤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桂皮、红花、白附子、生姜、花椒、细辛、肉桂、防风、当归、白芷全部洗净后浸入75-85%乙醇溶液中浸泡1-3小时,之后加热提取1-2小时,完成后滤过浓缩为稠膏备用;
(2)取麻油置于炒锅中,升温加热至麻油冒烟沸腾,向其中加入樟脑、制川乌、制草乌、麻黄,搅拌炸制20-40分钟,完成后过滤取油,待降至50-60℃时向其中加入步骤1所得稠膏,搅拌成膏状物;
(3)向步骤2所得膏状物中加入软膏基质,搅拌均匀后用软膏机分装,即得本发明膏药。
所述步骤1中各原料在乙醇提取前先烘干并粉碎成细料。
所述步骤1中浓缩的稠膏相对密度控制为1.15-1.35。
所述步骤2中麻油用量为刚好浸没药材原料即可。
所述步骤3中的软膏基质选自猪油和鱼石脂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晓兵,未经王晓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43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