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74321.2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6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黄智勇;刘忻;刘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6/20 | 分类号: | G05D16/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赵永丽;鲁兵 |
地址: | 10009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压力 控制 装置 | ||
1.一种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口模块(01)、控制执行模块(02)和控制模块(03),控制模块(03)包括控制电路板(031),控制电路板(031)通过控制串接在控制执行模块(02)的气路中的电磁阀通电或断电,以控制外接的气泵或气瓶输入的压力气体在控制执行模块(02)的气路中有序流动,进而将压力气体控制在预定压力值并从接口模块(01)输出,其中,接口模块(1)包括内设气体管路单元(2)的固定支撑单元(1),气体管路单元(2)的气体输入管道(25)通过一螺旋除湿过滤单元(5)与气体输出管道(26)相连通;
所述螺旋除湿过滤单元(5)包括:
储液筒(51),安装在固定支撑单元(1)上,储液筒内壁上设有螺旋状凹槽(511),该螺旋状凹槽从底部向上延伸;
中央通气管(52),其底部与气体输入管道(25)相连通,顶部穿过储液筒(51)的底部延伸至储液筒的上部;和
隔离伞(53),其中部与中央通气管(52)的上端密封扣合,隔离伞一侧开设有与中央通气管(52)相连通的侧向通孔(531),且隔离伞(53)的伞状边缘与储液筒(51)的内壁之间有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输出管道(26)设置在储液筒(51)的底部一侧,且与储液筒内部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管路单元(2)中的排液管道(24)一端设置在储液筒(51)的底部,且与储液筒内部相连通,另一端与大气连通,排液管道(24)上串接一排液电磁阀(4)。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压力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模块(01)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测量模块(3),测量模块(3)安装在固定支撑单元(1)的侧面并外露,测量模块(3)电连接至控制模块(03)的控制电路板(03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压力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模块(3)设有两个,包括高压测量模块(31)和低压测量模块(32),高压测量模块(31)通过一高压测量管道(22)与气体输入管道(25)连通;低压测量模块(32)通过一低压测量管道(23)与气体输入管道(25)连通,低压测量管道(23)上串接一高低压切换阀(7),以控制低压测量模块(32)与气体输入管道(25)的通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压力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执行模块(02)设有阀座(7),阀座(7)包括设有正压气容(711)、负压气容(712)和正负压输出管道(84)的气容腔体(71)以及内设有正压配气管道(81)的正压阀座(72)和内设有负压配气管道(82)的负压阀座(73),正压气容(711)通过正压配气管道(81)与外接气泵或气瓶输出口连通、通过正负压输出管道(84)与与接口模块(01)的气体输入通道(25)连通,负压气容(712)通过负压配气管道(82)与外接气泵或气瓶输入口连通、通过正负压输出管道(84)与与接口模块(01)的气体输入通道(25)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压力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配气管道(81)通过第二电磁阀(V2)与正压气容(711)相连通、通过第一电磁阀(V1)与设置在接口模块(01)内的排液管道(24)相连通;所述负压配气管道(82)通过第四电磁阀(V4)与负压气容(712)连通,第四电磁阀(V4)为三通电磁阀,其常闭通道串接在负压配气管道(82)上,常开通道通过负压阀座(73)底部设置的进气口(94)与大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气体压力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压输出管道(84)通过第三电磁阀(V3)与正压气容(711)连通,且依次通过第六电磁阀(V6)、第五电磁阀(V5)与负压气容(712)连通,第五电磁阀(V5)为三通电磁阀,其常闭通道串接在负压气容(712)与正负压输出通道(84)之间,常开通道接入与设置在接口模块(01)内的排液管道(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432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脚精雕自动化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电子元器件用电子元器件点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