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密封机构的轮毂铸造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74659.8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3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简伟文;吴概;陈庆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奔达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8/04 | 分类号: | B22D18/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34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条 轮毂铸造 轮毂铸造模具 密封机构 下模块 合模间隙 机械结构 技术效果 模块拼合 相邻模块 有效时长 结合壁 密封性 上模块 有效地 槽口 侧模 分置 块侧 轮毂 铸造 | ||
含有密封机构的轮毂铸造模具,包括有用于铸造轮毂的轮毂铸造型腔以及用于围成轮毂铸造型腔的模块,模块包括上下分置的上模块和下模块,以及设置在上、下模块之间的至少两块侧模块,模块上具有用于与相邻的另一模块拼合一起围成轮毂铸造型腔的结合壁;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槽口把密封条卡定于凹槽上,这样能够利用凹槽的机械结构稳定地定位密封条,使密封条不容易从侧模上脱落下来,结构非常简单,并且有效地延长了相邻模块之间的合模间隙的密封性的有效时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造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含有密封机构的轮毂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铝合金车轮均通过低压铸造模具生产。所述低压铸造模具包括用于铸造轮毂的型腔和围成所述型腔的多个可分离式模块,在制造误差、装配误差等因素的叠加作用下相邻的模块的结合壁之间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连通所述型腔的合模间隙。在铸造过程中,流入到所述型腔中的金属熔液会泄漏到所述间隙中并冷却黏附到所述模块之间结合壁上,行业俗称为“粘铝”。长期使用后,一般是在机生产48小时至72小时后就需要下机进行保养。保养过程中通常采用金属工具或砂纸清理型腔表面及所述结合壁上的粘铝,并对其进行喷砂处理,去除粘附在其上的涂料等杂物。这一反复进行的保养过程会引起所述模块的结合壁不断磨损,同时模具应力的逐渐释放也使所述模块的结合壁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导致所述合模间隙不断增大。当模具使用次数达到1万模次以后,在所述间隙中容易出现铸造飞边,需要对轮毂毛坯进行后期加工除去所述铸造飞边。而且此时不得不对模具进行大修,修复所有所述模块的结合壁之间的间隙至原始设计状态才能避免铸造飞边的产生,大大延误的生产周期。
为了解决上述模块之间的间隙引发的飞边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320039020.0中公开了一种汽车仪表盖模具的密封装置,包括滑动连接的定模板(1)和动模板(3),所述定模板(1)为凹模,动模板(3)为凸模,合模后的动模板(3)与定模板(1)之间形成型腔,所述的动模板(3)的外侧壁沿周向嵌有环形密封条(2),该环形密封条(2)与定模板(1)的内侧壁密封接触。采用以上结构后,由于在动模板与定模板的侧壁接触处通过密封条来密封连接,使外部的空气不会跑进抽真空气道内,因此,能使动模板与定模板之间的密封性能更好,从而避免产生出现飞边及气泡等缺陷、提高产品的生产合格率。
发明内容
专利CN201320039020.0中提出了采用密封条减少飞边产生的解决方案。但是并没有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密封条是处于高温并不间断地来回移动的应用环境中的,在所述动模板相对所述静模板多次来回移动而对所述密封条产生摩擦阻力的过程中,所述密封条非常容易受力脱落而失去密封作用。而高温的环境也决定了不能使用黏胶粘接固定所述密封条。鉴于此,如何延长相邻模块之间的合模间隙的密封性的有效时长是目前有待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含有密封机构的轮毂铸造模具,包括有用于铸造轮毂的轮毂铸造型腔以及用于围成所述轮毂铸造型腔的模块,所述模块包括上下分置的上模块和下模块,以及设置在所述上、下模块之间的至少两块侧模块,所述模块上具有用于与相邻的另一模块拼合一起围成所述轮毂铸造型腔的结合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结合壁上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用于密封相邻的所述模块的结合壁之间的间隙,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凹槽和密封条,从横截面看,所述凹槽的槽口呈收窄状并且所述槽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密封条的自然最大宽度,所述密封条的一部分密封体收藏于所述凹槽的槽腔内,而其余部分密封体穿过所述槽口延伸到所述凹槽的槽腔外,所述槽口把所述密封条卡定于所述凹槽上。
其中,所述结合壁是分模面所在的壁体。所述合模间隙是所述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相互拼合一起的所述结合壁之间的间隙。
其中,所述凹槽的槽口呈收窄状,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凹槽的槽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凹槽的槽腔的宽度。
其中,所述密封条的自然最大宽度是所述密封条处于自然状态没有承受外力作用下时的最大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奔达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奔达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46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