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油膏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74664.9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1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晓兵 |
主分类号: | A61K36/84 | 分类号: | A61K36/84;A61K9/06;A61P17/02;A61K31/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3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烧伤 中药 油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油膏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大黄3‑12份、黄连2‑10份、虎杖9‑15份、地榆10‑15份、黄芩3‑10份、金银花10‑15份、连翘6‑15份、冰片0.03‑1份、四季青15‑30份、败酱草6‑15份、赤芍3‑10份。对烧伤患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纯中草药制成的特点大大降低了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过敏反应,促进了患者的患处快速恢复和治愈,治愈后不会留下任何疤痕,同时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满足不同人群对烧伤治疗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油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突发性、意外性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家用电器都进入到平常百姓家,烧伤,烫伤,化学药品灼伤,电击伤等各种烧伤性疾病与日俱增,所以烧伤已成了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的外伤型疾病之一,如不及时的使用外用药,可导致局部皮肤肿胀疼痛,腐烂化脓,形成溃疡,淤血凝滞,热毒内陷,损伤阴津,严重的还可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紊乱,以致伤残或者危及生命。
目前烧伤的治疗主要以西医为主,西医对于烧伤的治疗一般为先清洁消毒伤口及清理坏死组织,再通过口服抗生素等方法阻止伤口感染,让伤口自然愈合,这种治疗方法往往难以保持创面干燥以控制感染,服用抗生素对人体副作用大而且容易产生抗药性,对于烧烫伤严重患者容易留下明显疤痕,严重者需要做植皮手术,治疗费用高昂。
中医在治疗烧伤时,一般是立即上药,立即止痛,通过外用药物充分刺激人体细胞的再生能力,阻止伤口感染的同时促进肌肉组织重新生长。但现有的治疗烧伤的中药一般存在配方复杂、治疗周期较长、治疗效果较差、使用比较麻烦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油膏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油膏,所述油膏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大黄3-12份、黄连2-10份、虎杖9-15份、地榆10-15份、黄芩3-10份、金银花10-15份、连翘6-15份、冰片0.03-1份、四季青15-30份、败酱草6-15份、赤芍3-10份。
优选的,所述油膏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大黄8份、黄连6份、虎杖12份、地榆12份、黄芩7份、金银花13份、连翘10份、冰片0.5份、四季青22份、败酱草11份、赤芍7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中药油膏还包括麻油和凡士林。
进一步的,所述麻油的重量份数为200-300份,所述凡士林的重量份数为70-8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治疗烧伤的中药油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大黄、黄连、虎杖、地榆、黄芩、金银花、连翘、四季青、败酱草、赤芍,洗净烘干研磨成细粉过80-100目筛备用;
(2)将上述所得粉末混合后加入到煮锅中,加入粉末质量10-12倍的净水,文火煎煮40-60分钟,过滤收集滤液后再补充水,武火加热20-30分钟,过滤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加热浓缩成稠膏备用;
(3)取麻油加热至130-150℃,向其中倒入凡士林,搅拌溶解后向其中加入步骤2所得稠膏,搅匀后冷却至80-90℃时向其中加入冰片,搅匀并冷却凝固成膏状即可。
所述步骤2中控制浓缩成的稠膏的密度为1.3-1.6克每立方厘米。
上述的中药油膏在治疗烧伤中的应用。
所述油膏的使用方法为将其敷于烧伤患处,每隔12-24小时换一次药。
本发明所用的中药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晓兵,未经王晓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46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