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成区排水管道高有机含量通沟底泥精准定位的方法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75408.1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2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叶建锋;陈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建锋;陈浩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6F17/5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沟底泥 有机含量 排水管道 精准定位 分析管理系统 生态环境保护 实时在线监测 有机物含量 经济成本 排水系统 水环境 有效地 演算 节约 污染 | ||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成区排水管道高有机含量通沟底泥精准定位的方法与系统。本发明提出一种精准、实时、快速的方法和系统来定位排水管道中高有机含量通沟底泥,采用实时在线监测的碳气体浓度反向演算得出管道通沟底泥中有机物含量,利用管道通沟底泥实控分析管理系统对建成区排水系统中高有机含量通沟底泥的精准定位,便于排水管道中高有机含量通沟底泥的精准清掏,有效地节约人工和清掏经济成本,有效降低对水环境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成区排水管道高有机含量通沟底泥精准定位的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各省的实施方案,我国全面开展碧水攻坚战,计划于2017年全面消除黑臭、2020年基本消除劣V类。随着各省市治水计划的推进,黑臭水体易出现反复、劣V类水体水质提升困难等问题突显,已成为现阶段河道污染治理的瓶颈和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量泵站放江污染导致河道水体水质恶化,具体表现为引发恶臭、DO急剧降低、SS/COD/氨氮/TP浓度上升,在7-9月份还会在泵站放江口河段引起河泛,从而使诸多河道前期治理成效毁于一旦。由此,削减泵站放江污染在我国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就尤显重要和迫切。
以上海市为例,其中心城区已建成260多个排水系统,70%是分流制排水系统,从水量上看,有近几千万m3的污水在管网输送过程中排入河道;从污染物量上看,中心城区产生的污水中有近7~27%的污染物量虽然被排水管网收集了,但并未送至城市污水厂处理而被直接排入河道,泵站雨天放江是其主要排河形式。由于防汛安全需要及上海目前的排水系统现状及其规划能力,通过控制泵站雨天放江量来有效削减泵站放江污染物量在现阶段是困难的,结合泵站雨天放江污染中有60-80%的污染物量来自于沉积在管网内通沟底泥的特性,提出符合当前形势的“泵站放江水量降不了但可以降浓度”的控污新思路,以便实现泵站雨天放江的污染物总量。
现阶段我国各省市对通沟底泥的清掏都只是按年度计划实施,其主要目的也只是维持下水管道不堵塞,而并不考虑环境因素(也就是说通沟底泥虽然没有堵塞管道,但其有机物积累到一定量时也必须清掏)。因此,为有效削减泵站放江污染,需对通沟底泥清掏实施精准化、环境效益化,而这些前提都需对高有机含量通沟底泥进行精准定位。
目前针对通沟底泥主要集中在淘洗分离、处理处置等方面,如通沟污泥淘洗分离及污水处理回用方法(CN105417904A),设计了一种通沟污泥淘洗分离及污水处理回用装置;一种通沟污泥淘洗分离机搅拌装置(CN204198566U),改进设计了通沟污泥淘洗分离机搅拌装置;旋流式通沟污泥淘洗分离装置及其污泥淘洗预处理方法(CN201110027514)提出了一种通沟污泥分离和淘洗方法;城市通沟污泥的处理方法(CN200610117322)提出一种城市通沟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处理方法;通沟污泥处理方法(CN108409073A)提出了一种通沟污泥的妥善处理及后续产物有效利用的方法。
由此可见,目前针对通沟底泥已有的方法和系统都未涉及如何精准定位,导致无法明晰地下黑暗管道中通沟底泥的污染物含量和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通沟底泥精准清掏。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精准定位建成区排水管道中高有机含量通沟底泥的方法,设计了信息化、智能化定位实控系统以有效地节约人工和清掏经济成本,这对推进我国河道水体污染治理、水质提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同时亦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建成区排水管道内通沟底泥不能被有效输送到污水厂处理而最终排入河道导致水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提供一种建成区排水管道高有机含量通沟底泥精准定位的方法与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成区排水管道高有机含量通沟底泥精准定位的方法,主要是指通过实时监测建成区下水排水管道中碳气体浓度来反向演算管道中通沟底泥内的有机物含量来实现精准定位,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建锋;陈浩,未经叶建锋;陈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54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