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模拼接模块和可变整拆式内模及其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75945.6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4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吴杰;朱敏涛;顾进;周强;陈勇;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拼接 模块 可变 整拆式内模 及其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模拼接模块和可变整拆式内模及其施工工艺,所述内模拼接模块包括第一侧模、第二侧模、连杆机构,所述第一侧模、所述第二侧模包括顶板、底板与侧板,所述侧板设置为两段且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第一侧模、所述第二侧模的端部相互拼接形成两面贯穿的空腔体结构,第一侧模、第二侧模的内部均设置有所述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连杆组及拉杆,所述连杆组包括上连杆及下连杆,所述上连杆的下端、所述下连杆的上端通过轴销连接拉杆。本发明仅在各个模块前端设置有竖向固定支撑杆的螺栓,拆合模时无需进入模具内部即可实现整体拆合模操作,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和便捷性,为各类变尺寸小截面内腔构件的钢模施工提供了可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模拼接模块和可变整拆式内模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市政桥梁工程中刚接板梁或小型箱梁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刚接板梁是通过梁与梁之间采用刚接模式,相较于传统桥面板有较多优势,该类构件型式上相当于缩小版的箱梁,且较多存在构件内空腔截面尺寸较小等特点。该类构件在浇筑施工时,如果采用传统箱梁构件钢内模结构进行施工,由于传统的内模在施工时均采用螺栓连接,钢内模的内部空间很小,无法容纳施工人员进入其内进行拆合模作业;如果采用橡胶气囊作为模芯进行施工,由于气囊为橡胶材质,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侧向压力作用,气囊会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导致混凝土成型产生不规则变形,甚至导致成型的构件不能达到质量要求而报废;另有采用二次浇筑方式,即将内模部分上下分段浇筑,先用开放式内模浇筑下半段,再用木板铺垫浇筑空腔上部顶板部分,且木板结构永久留在内腔,该施工工艺较为复杂且质量存在较多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内模拼接模块,本发明能够实现小空间变尺寸内腔结构的一次性浇筑,且操作简单,即能保证内腔表面质量,也能提高浇筑效率,节省工期。此外,本发明还要提供一种可变整拆式内模及其施工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内模拼接模块,包括第一侧模、第二侧模、连杆机构,所述第一侧模、所述第二侧模的截面均为C型结构,包括顶板、底板与侧板,所述侧板设置为两段且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第一侧模、所述第二侧模的端部相互拼接形成四面封闭、两面贯穿的空腔体结构,所述第一侧模、所述第二侧模的内部均设置有所述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连杆组及拉杆,所述连杆组包括上连杆及下连杆,所述上连杆的下端、所述下连杆的上端通过轴销连接所述拉杆,所述上连杆的上端与所述顶板轴连接,所述下连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轴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模的顶板与所述第二侧模的顶板形成的拼接面为倾斜面,所述第一侧模的拼接面位于所述第二侧模的拼接面的下方,所述第一侧模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所述顶板,下端连接所述底板,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拉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模的底板与所述第二侧模的底板通过螺母或横向撑杆连接。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可变整拆式内模,由上述的内模拼接模块及底垫组合而成,为两端截面尺寸小中间截面尺寸大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2个支座模块、2个变截面模块、2个标准模块及底垫,2个所述支座模块设置于两端,2个所述标准模块设置于中间,2个所述变截面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支座模块与所述标准模块之间,所述底垫设置于所述变截面模块与所述标准模块的下部,所述变截面模块的宽度沿所述支座模块至所述标准模块的方向逐渐增大,其最小端面与所述支座模块的端面相同,最大端面与所述标准模块的端面相同,位于所述变截面模块下部的底垫宽度与所述变截面模块的底板宽度相同,厚度沿所述支座模块至所述变截面模块的方向依次增大,所述标准模块下部的底垫宽度与所述标准模块的底板宽度相同,厚度与变截面模块下方底垫的最大厚度相同,所述支座模块的高度等于所述变截面模块的高度等于所述标准模块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59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