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排量机油泵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76142.2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4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张蒙;刘正勇;张国宇;李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6 | 分类号: | F01M1/16;F01M1/02;F01M1/18;F01M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张海英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量 机油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变排量机油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启动后,ECU获取冷却液的实际温度值t1并与预设冷却液温度值T1比较,若t1≥T1,所述ECU执行过热保护策略;若t1<T1,所述ECU获取机油的实际温度值t2并判断t2是否位于第一预设机油温度值T2和第二预设机油温度值T3之间,若T2<t2<T3,则所述ECU执行常温控制策略,若所述ECU判断t2≤T2,则所述ECU执行低温控制策略,T1=115℃,T2=20℃,T3=120℃;若所述ECU判断t2≥T3,则所述ECU继续判断t2与第三预设机油温度值T4的大小,T4=140℃,若t2<T4,则所述ECU执行高温控制策略;
所述常温控制策略包括:所述ECU获取发动机的当前负荷与发动机最大设计负荷的百分比a1和发动机当前转速n1对应的常温工况,并根据常温工况对变排量机油泵的泵油压力进行调整,间隔预设时间T之后,所述ECU获取主油道的实际机油压力P,并与预设常温泵油压力P10进行比较,若则ECU重新获取冷却液的实际温度值t1并与预设冷却液温度值T1比较,所述常温工况为不同的a1和不同的n1与不同的P10之间的对应关系;若则所述ECU执行安全保护策略;所述安全保护策略包括:所述ECU获取所述发动机的当前负荷与发动机最大设计负荷的百分比a2和发动机当前转速n2对应的安全保护工况,并根据安全保护工况将变排量机油泵的泵油压力调整至预设安全保护泵油压力P20,所述安全保护工况为不同的a2和不同的n2与不同的P20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过热保护策略包括:所述ECU获取发动机的当前负荷与发动机最大设计负荷的百分比a3和发动机当前转速n3对应的过热保护工况,并根据过热保护工况将所述变排量机油泵的泵油压力调整至预设过热保护泵油压力P30,所述过热保护工况为不同的a3和不同的n3与不同的P30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低温控制策略包括:所述ECU获取发动机的当前负荷与发动机最大设计负荷的百分比a4和发动机当前转速n4对应的低温工况,并根据低温工况对所述变排量机油泵的泵油压力进行调整,间隔预设时间T之后,所述ECU获取主油道的实际机油压力P并与预设低温泵油压力P40进行比较,若则ECU重新获取冷却液的实际温度值t1并与预设冷却液温度值T1比较;若则所述ECU执行安全保护策略;
所述高温控制策略包括:所述ECU获取发动机的当前负荷与发动机最大设计负荷的百分比a5和发动机当前转速n5对应的高温工况,并根据高温工况对所述变排量机油泵的泵油压力进行调整,间隔时间T之后,所述ECU获取主油道的实际机油压力P,并与预设高温泵油压力P50进行比较,若则ECU重新获取冷却液的实际温度值t1并与预设冷却液温度值T1比较;若则所述ECU执行安全保护策略,所述高温工况为不同的a5和不同的n5与不同的P50之间的对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排量机油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温工况包括:
第一常温工况,此时a1<54.5%且n1<3300r/min,P10=1.7bar;
第二常温工况,此时a1≥54.5%且n1<3000r/min,P10=2.6bar;
第三常温工况,此时a1<45.5%且3300r/min≤n1<4500r/min,P10=2.8bar;
第四常温工况,此时a1≥54.5%且3000r/min≤n1<3300r/min,P10=3.3bar;
第五常温工况,此时a1≥45.5%且3300r/min≤n1<4500r/min,P10=3.3bar;
第六常温工况,此时a1为任意值且n1≥4500r/min,P10=3.8bar。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排量机油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保护工况包括:
第一安全保护工况,此时a2<54.5%且n2<3300r/min,P20=1.7bar;
第二安全保护工况,此时a2≥54.5%或者n2>3300r/min,P20=4.3ba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614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