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减震弹簧断簧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77022.4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5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文章勇;郑强;余淮鲲;文章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阿尔艾富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14 | 分类号: | G01D5/14;G01D3/036 |
代理公司: | 44454 深圳市朝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谭育华<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霍尔器件 减震弹簧 永磁铁 指示棒 轨道 减震 磁场变化 快速定位 异常数据 弹簧 筛选 震动 检测 发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被用于保障轨道正常运行的方法,在轨道减震弹簧出现断簧后,与减震弹簧连接的弹簧减震指示棒以及该指示棒上的永磁铁与霍尔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震动行程出现异常,霍尔器件检测到永磁铁的磁场变化异常,进而由此异常数据筛选出具有断簧特征的断簧坐标/编号,从而实现了迅速发现并定位断簧问题。由此可以实现断簧的快速定位,为轨道可靠的使用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监测轨道减震弹簧是否断簧的技术。
背景技术
对于轨道减震设备运行状态的判断工作,目前国内以采用安装弹簧指示器或弹簧指示棒的方式,通过人工现场检查判别减震弹簧是否断裂。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安装简单、成本低廉。但是受制于铁路沿线环境以及维护检查周期的限制,会导致减震弹簧状态反馈信息的延迟,不能及时的获取轨道减震弹簧的实时状态;另外通过人工现场查看导致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大、可靠性差、效率低下。
然而对于现有技术中,在轨道减震弹簧上安装弹簧指示器或弹簧指示棒,并通过人工现场判断弹簧是否断裂的方式,由于人工检查存在时延或误判,会出现弹簧断裂却不能及时了解的情况,给列车的运行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比如:在两次人工现场检查的空隙期出现弹簧断裂,则在这个期间的状态维护人员并不了解,必然带来安全隐患,此外人工检查同样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开支。
在轨道减震弹簧断簧检测领域,现有技术中还未出现自动检测断簧并上传断簧检测结果的技术,基本都只是沿用弹簧指示棒的人工检测技术。基于此,一种能及时地、高效地、准确地、可靠地、经济地解决断簧检测问题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一件迫切亟需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传感器实时远程监测减震弹簧的状态,并自动判断减震弹簧是否断裂。该发明可以精确感知弹簧指示器的位置变化,通过弹簧指示器的位置变化判断减震弹簧是否处于断簧状态。使用该发明维护单位可以实时掌握每个减震弹簧的状态,从而根据弹簧状态来安排维护工作,这样不但提升了维护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且有效降低维护成本,减轻维护人员工作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减震弹簧断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感知步骤、数据处理步骤、传输步骤,其中:
感知步骤包括弹簧行程感知步骤,该弹簧行程感知步骤包括通过霍尔元件感应被设置在弹簧减震指示棒上的永磁铁的磁场变化,其中所述弹簧减震指示棒被设置在弹簧保护支架之上,该弹簧保护支架被固定支架固定,其中所述减震弹簧的顶端包括一弹簧保护支架;
数据处理步骤,包括通过低功耗MCU处理感知步骤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判断,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按照约定的协议进行打包送发送;
传输步骤,该步骤将弹簧的状态数据传送给现场的数据采集基站。
作为优选,所述感知步骤还包括:环境温度感知步骤,该环境温度感知步骤被配置为检测环境温度;传输步骤还将环境温度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基站。
作为优选,所述霍尔器件是开关型霍尔器件或线性霍尔器件。
作为优选,传输步骤所采用的通信方式为2.4G无线技术、蓝牙、zigbee等方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及时性、高效性,由于传感器技术的应用,随时可以检测到弹簧是否断裂,因此相比于人工检查,具有显著的及时性优势,已经随时能查看最新的检测结果,因而高效便捷。
准确性:由于本发明可以精确感知弹簧指示器的位置变化,相比于人工检查的主观性判断,具有更准确的判断能力。
可靠性:由于不存在人工检测的检查空隙,因此对于弹簧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经济性:由于不存在大量人工消耗和财力消耗,因此在成本控制上优势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阿尔艾富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阿尔艾富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70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