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坡面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77398.5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3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沈奕锋;张玉倩;张波;刘江丰;崔为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绿岩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2/00;A01G24/12;A01G24/15;A01G24/20;A01G24/35;A01G24/44;E02D5/76;E02D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薛红凡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坡面修复方法,属于水土资源保持技术领域。所述坡面修复方法包括(1)预处理坡面,使预处理后的坡面每延米凹凸度平均不超过为±8~12cm;(2)在预处理后的坡面上挂硬质防护网,硬质防护网与坡面的间距为3~4cm;硬质防护网的网孔孔径为4~6cm;(3)向挂好硬质防护网的坡面上喷施类壤土基质,类壤土基质中包括植物种子;植物种子在类壤土基质中的质量不小于0.04kg/m2;植物种子按乔木种子:灌木种子:草本植物种子的质量比例计为:2.5~3.5:4~6:1.5~2.5。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有效回复山体植被,且修复后只需要1~2年的人工养护,即可形成无需人工养护的循环稳定生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土资源保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坡面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自然情况下山体原坡面的土层结构主要是:全风化层、强风化层、弱风化层和基岩,一般人为因素扰动造成了对全风化层和强风化层的破坏。
“类壤土基质”是指接近自然壤土结构的人工基质。本领域常规使用类壤土基质铺设于山体表面,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及水土保持,实现山体绿化。
目前的山体绿化工程通常使用喷播+人工养护的模式。喷播的山体绿化方法从土壤结构上说,只能营造出表层部分(腐殖质层),表层部分与岩(土)面结合力弱,基质骨架支撑强度低且不完整,抵抗雨水冲蚀和风等外力作用不强,在不发育的裸岩高边坡上植被修复效果不理想,草本植物生长快于木本植物生长,造成木本植物数量很少,其根系无法将基岩面上的基质层箍束,形成基质塌落缺失,基质厚度逐年减少,植被修复目标难以保证,与周边山貌融为一体较难实现。
发明内容
有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坡面修复方法,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坡面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预处理坡面,使预处理后的坡面每延米凹凸度平均不超过为±8~12cm;
(2)在预处理后的坡面上挂硬质防护网,所述硬质防护网与坡面的间距为3~4cm;所述硬质防护网的网孔孔径为4~6cm;
(3)向挂好硬质防护网的坡面上喷施类壤土基质,所述类壤土基质中包括植物种子;所述植物种子在所述类壤土基质中的质量不小于0.04kg/m2;所述植物种子按乔木种子:灌木种子:草本植物种子的质量比例计为:2.5~3.5:4~6:1.5~2.5。
优选的,步骤(2)所述硬质防护网为镀锌铁丝网,所述镀锌铁丝网的型号为14~16#。
优选的,步骤(2)所述硬质防护网通过锚杆固定,所述锚杆的直径为8~10mm;所述锚杆的锚固长度为10~15cm;每两个锚杆的坡面间距为400~600cm。
优选的,当所述坡面为山体坡面时,在坡面陡边处沿坡顶线以0.8~1.2米的坡面间距设置主锚钉,所述主锚钉的直径为8~10mm;所述主锚钉的锚固长度为10~15cm。
优选的,步骤(2)所述硬质防护网与坡面之间填充有植物垫;所述植物垫的规格为55~65cm×30~40cm×12~16cm;每两个植物垫的坡面间距为150~25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绿岩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绿岩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73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电机控制器
- 下一篇:服务熔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