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肿瘤细胞的泵驱动式循环俘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77432.9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7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玮;浑婷婷;刘姚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12;C12Q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莎日娜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量蠕动泵 出液管道 进液管道 过滤装置 密封胶塞 一端连接 抗凝 循环肿瘤细胞 泵驱动 俘获 生物医学工程领域 物理性质差异 穿过 负载结构 高孔隙率 临床应用 上连接头 下连接头 循环过滤 循环回路 有效手段 闭合 高活性 输出端 输入端 可控 滤膜 申请 应用 | ||
1.一种循环肿瘤细胞的泵驱动式循环俘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抗凝管(1)、密封胶塞盖(2)、进液管道(3)、微量蠕动泵(4)、过滤装置以及出液管道(9);
所述密封胶塞盖(2)设置在所述抗凝管(1)的管口;
所述进液管道(3)的一端穿过所述密封胶塞盖(2)进入所述抗凝管(1)的内部,所述进液管道(3)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微量蠕动泵(4)的输入端;
所述过滤装置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微量蠕动泵(4)的输出端,所述过滤装置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出液管道(9)的一端,所述出液管道(9)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密封胶塞盖(2)进入所述抗凝管(1)的内部;
其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上连接头(5)、膜负载结构(6)、高孔隙率滤膜(7)以及下连接头(8),所述上连接头(5)和所述下连接头(8)分别设置在所述膜负载结构(6)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高孔隙率滤膜(7)设置在所述膜负载结构(6)的内部;所述上连接头(5)与所述微量蠕动泵(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下连接头(8)与所述出液管道(9)连接;
所述进液管道(3)、所述微量蠕动泵(4)、所述上连接头(5)、所述膜负载结构(6)、所述高孔隙率滤膜(7)、所述下连接头(8)以及所述出液管道(9)闭合形成循环回路;其中,所述高孔隙率滤膜(7)的膜孔孔径根据目标细胞的直径进行调整;
所述抗凝管(1)用于放置样品溶液;所述微量蠕动泵(4)用于驱动所述样品溶液在所述循环回路中循环往复以实现循环肿瘤细胞的高效、高纯度俘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肿瘤细胞的泵驱动式循环俘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凝管(1)的内壁涂覆EDT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肿瘤细胞的泵驱动式循环俘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负载结构(6)采用含磁环式膜负载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肿瘤细胞的泵驱动式循环俘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负载结构(6)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肿瘤细胞的泵驱动式循环俘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道(3)和所述出液管道(9)的管道内径为0.5mm~12mm,管道壁厚为0.8mm~5mm;所述进液管道(3)和所述出液管道(9)的内壁涂覆PVA或BS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肿瘤细胞的泵驱动式循环俘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孔隙率滤膜(7)采用聚对二甲苯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肿瘤细胞的泵驱动式循环俘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孔隙率滤膜(7)的面积为1mm2~400mm2,厚度为1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肿瘤细胞的泵驱动式循环俘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孔隙率滤膜(7)的膜孔(10)为六边形;所述高孔隙率滤膜(7)的膜孔(10)的直径为2μm-100μm;相邻两个膜孔(10)之间的间距小于1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743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