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双极性绿色磷光主体材料及含有该材料的OLED发光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77683.7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01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钱超;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高光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71/04 | 分类号: | C07D471/04;C09K11/06;H01L51/5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竞存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极性 绿色 磷光 主体 材料 含有 oled 发光 器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双极性绿色磷光主体材料及含有该材料的OLED发光器件,其结构通式如下所示:本发明的新型双极性绿色磷光主体材料能使器件的驱动电压大大降低,大幅度减少了电能的消耗、显著提高了发光效率。另外通过降低驱动电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寿命有显著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双极性绿色磷光主体材料及含有该材料的OLED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最初是由美籍华裔教授邓青云在实验室中发现的,从此以后人们展开了对OLED的开发与研究。OLED有两大应用领域:照明和显示。
目前国内外对OLED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基于发光层全部采用荧光材料的第一代OLED仅利用单重态激子发光,其内量子效率(IQE)只有25%,基于发光层采用过渡金属磷光材料的第二代OLED通过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使得三线态激子的辐射成为可能,理论IQE可达100%。但是,第二代基于磷光材料的OLED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1)发光层常采用的过渡金属如Os、Ir、Pt等价格高昂,不利于高效率OLED器件的批量生产;(2)在高电流下三线态-三线态激子容易发生猝灭现象而使得器件效率滚降严重。最近几年来,为了降低器件生产成本,使得OLED真正的走向商业化和产业化,避免在发光层使用贵金属掺杂的磷光材料。
OLED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相对于无机发光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以下优点:有机材料加工性能好,可通过蒸镀或者旋涂的方法在任何基板上成膜;有机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使得可以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及修饰的方法来调节有机材料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发光及导电性能,使得材料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OLED发光器件靠的是在有机半导体材料中传输的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的重组。众所周知,有机材料的导电性很差,有机半导体中没有延续的能带,载流子的传输常用跳跃理论来描述。为了能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应用方面达到突破,必须克服有机材料电荷注入及传输能力差的困难。科学家们通过器件结构的调整,例如增加器件有机材料层的数目,并且使不同的有机层扮演不同的器件层,例如有的功能材料可以促进电子从阴极注入,有的功能材料可以促进空穴从阳极注入,有的材料可以促进电荷的传输,有的材料则能起到阻挡电子或者空穴传输的作用。当然在OLED发光器件里,最重要的各种颜色的发光材料也要达到与相邻功能材料相匹配的目的。因此,效率好寿命长的OLED发光器件通常是器件结构以及各种有机材料优化搭配的结果,这就为化学家们设计开发各种结构的功能化材料提供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双极性绿色磷光主体材料及含有该材料的OLED发光器件。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双极性绿色磷光主体材料,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L1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苯基;
R1、R2各自独立的选自氢、重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8的芳香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C18的杂芳基;
X、Y各自独立的选自CH、N,Z为C(R3)或N,其中,R3为氢、重氢、吡啶基、嘧啶基、三嗪基中的任意一种;m为0、1、2。
进一步地,所述L1为以下取代基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R1、R2各自独立的选自H、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蒽基、菲基、吡啶基、噻吩基、芴基、氧芴基、咔唑基、苯并咔唑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高光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高光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76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