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响应的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78890.4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27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沈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70 | 分类号: | H04W4/70;H04W56/00;H04W84/12;H04W8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李婉蓉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响应 方法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同时响应的方法及设备,涉及电子技术领域,能够降低多个设备之间同时响应的时间误差,提高同时响应的一致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具体方案为: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响应指示;响应于检测到该响应指示,第一电子设备在经历T‑t1时长后,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响应指令;第一电子设备在经历T‑t2时长后,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响应指令;第一电子设备在经历目标时长T后,执行响应操作;目标时长T大于或者等于最大传输耗时t;最大传输耗时t为与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一传输耗时t1,与第三电子设备间的第二传输耗时t2中的最大值;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接收到响应指令后,立即执行响应操作。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同时响应。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时响应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多设备同时响应对音频同步、音视频同步或同步唤醒等场景具有重要意义。多设备同时响应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同时响应的多个设备之间可以采用主从关系。现有技术中,主设备和从设备可以分别从时钟源站点获取标准时间,从而进行网络时钟同步。而后,主设备可以向从设备发送指令,指示从设备在目标时间同时做出响应。主设备和从设备分别设置定时器,在定时器超时,即到达目标时间后,主设备和从设备分别做出响应。
其中,由于从时钟源站点到不同设备之间的网络传输存在不同程度的延迟,因而不同设备接收到标准时间的时刻不同,不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标准时间分别设置的时钟也不同,不同设备达到目标时间的实际时刻也不同。因此,多个设备之间无法同时进行响应,同时响应的一致性差,给用户的体验较差。
示例性的,该多个设备包括音箱1和音箱2。音箱1和音箱2被用户唤醒后,点亮灯环进行响应。由于现有技术中多个设备之间同时响应的一致性较差,因而如图1所示,音箱1和音箱2之间点亮灯环的过程难以同步,用户视觉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同时响应的方法及设备,能够降低多个设备之间同时响应的时间误差,提高同时响应的一致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同时响应的方法,应用于同一局域网中的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响应指示。响应于检测到响应指示,第一电子设备在经历T-t1时长后,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指令,第一响应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电子设备执行响应操作。并且,第一电子设备在经历T-t2时长后,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第二响应指令,第二响应指令用于指示第三电子设备执行响应操作。并且,第一电子设备在经历目标时长T后,执行响应操作。其中,目标时长T大于或者等于最大传输耗时t。最大传输耗时t为第一传输耗时t1和第二传输耗时t2中的最大值。第一传输耗时t1为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长。第二传输耗时t2为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长。第二电子设备响应于接收到第一响应指令,立即执行响应操作。第三电子设备响应于接收到第二响应指令,立即执行响应操作。
在该方案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主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可以为从设备。主设备侧考虑并抵消了主、从设备之间的传输耗时。避免了传输耗时导致的同时响应的误差,提高了同时响应的一致性。而且不需要通过网络时钟同步获取标准时间,因而可以避免网络时钟同步导致的延时,提高主、从设备同时响应的一致性,提高用户体验。
并且,主设备侧计算定时的时长并设置多个定时器。定时时长的计算设备均为同一设备,且多个定时器基于同一设备的物理时钟定时器实现。而不需要在不同设备上分别计算各自的定时器时长并分别设置定时器,因而还可以避免不同设备间的设备计算耗时误差和定时器误差。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该组电子设备同时响应的误差,提高同时响应的一致性,提高用户体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88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