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胆可旋转的双层炉体焚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79459.1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7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春东;张锁龙;王剑春;周文兵;孙克伦;顾发虎;张锦;张希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
主分类号: | F23G5/20 | 分类号: | F23G5/20;F23G5/44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刘海艳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炉体结构 可旋转的 内胆 焚烧装置 双层炉体 旋转驱动机构 鼓风机构 固定支架 炉体内部 螺旋凸台 内胆内壁 排气机构 通气功能 物料燃烧 新鲜空气 柱形壳体 搅动 储渣腔 待燃物 废气腔 燃烧腔 圆柱壳 椭圆 排量 废渣 废气 隔离 燃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胆可旋转的双层炉体焚烧装置,包括双层炉体结构、旋转驱动机构、鼓风机构、排气机构和固定支架。双层炉体结构包括可旋转的卧式圆柱壳内胆和截面为椭圆的柱形壳体。双层炉体结构将炉体内部隔成储渣腔、燃烧腔和废气腔三个空间,内胆内壁上设置的螺旋凸台可实现搅动和通气功能,有利于废气与新鲜空气及时隔离、待燃物与废渣及时分离,降低因燃烧不充分产生有毒气体的排量,同时提高物料燃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焚烧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胆可旋转的双层炉体焚烧装置,适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业废料焚烧处理和燃料燃烧加热等。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工业废料的无害化焚烧处理、焚烧效率的提升和燃烧热量再利用的手段等一直是环保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
众所周知,当物料燃烧不充分时,一方面会大大降低物料的燃烧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供氧不足容易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现有的焚烧装置普遍存在燃烧不充分的问题,分析归纳其原因主要包括:一是,焚烧炉内整体供氧量不足。炉内通入空气的流量偏小;二是,焚烧炉内氧气分布不均。多数焚烧装置的鼓风通道设置不均匀,导致炉内氧气分布不均;三是,没有实现精准供养。物料焚烧时,由于不同位置的物料燃烧程度不同,焚烧炉内各处耗氧量不同;四是,灰渣覆盖待燃物阻碍与氧气接触。
中国专利(201721318938.3)公开了一种工业废物回转立式焚烧炉的废物焚烧机构。其进风口设置单一且在火焰上方,不能实现按燃烧程度按需供氧。焚烧筒与螺旋叶片配合旋转可以使物料搅翻,但是其搅翻幅度相对较大,易在引燃初期使物料覆盖火焰导致引燃失败,同时由于没有做到灰渣与物料分离,在搅翻的时候灰渣会混合在物料中,会阻碍物料与空气的接触,使得燃烧不充分。中国专利(201310699342.2)和中国专利(201410466211.4)分别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双滚筒焚烧炉和一种回转立式垃圾焚烧炉,其所设计焚烧筒/炉的设置均没有实现灰渣与待燃物分离,依旧存在燃烧不充分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如下解决思路:一方面根据燃烧程度不同按需供氧、精准供氧;另一方面,灰渣与待燃物及时分离。利用双层炉体结构将炉体内部隔成储渣腔、燃烧腔和废气腔三个空间,内胆内壁上设置的螺旋凸台可实现搅动和通气功能,有利于废气与新鲜空气及时隔离、待燃物与废渣及时分离,降低因燃烧不充分产生有毒气体的排量,同时提高物料燃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胆可旋转的双层炉体焚烧装置,有利于废气与新鲜空气及时隔离、待燃物与废渣及时分离,降低因燃烧不充分产生有毒气体排量,同时提高物料燃烧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胆可旋转的双层炉体焚烧装置,包括炉体、固定支撑炉体的固定支架、设置在炉体上的通气机构和排气机构以及驱动炉体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的炉体包括外炉体和置于外炉体内的内胆,所述的内胆为卧式圆柱状壳体,其两端分别同轴连接有进料通道和动力轴,动力轴另一端与旋转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的外炉体是截面为椭圆的柱形壳体,其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进料通道和动力轴的外壁相连接,进料通道端口设置进料舱门,外炉体底部设置排料舱门,所述的固定支架支撑外炉体并与地面固定,所述的通气机构包括均布在外炉体侧面底部的鼓风通道、与鼓风通道相连的鼓风机构,所述的排气机构包括设置在外炉体顶部的排气口和排气管道,所述的内胆上开设长度小于内胆的排渣通道,排渣通道上抽插式设置有第一金属网,所述的内胆内壁上位于排渣通道两侧轴向对称设置螺旋凸台和矩形通孔,所述的矩形通孔与螺旋凸台相间隔布置,两者的组合个数为n,n取2~50,螺旋凸台上开设贯穿通气孔,内胆内与排渣通道径直对应的部分为密闭区域,所述的密闭区域所占圆周角度θ为30~100°,所述的矩形通孔上设置第二金属网。
进一步,所述的外炉体与地面呈5~20°倾斜角。
进一步,所述的内胆的外壁与外炉体椭圆状截面的短轴方向内壁间距为5~30mm,内胆两端与外炉体两端内壁间距为5~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未经常州大学怀德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94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