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煤矿采空区火灾的泡沫、制备系统和方法及灌注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79926.0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5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曹凯;王德明;陆新晓;何飞;张祎;汤笑飞;司卫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安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F5/00 | 分类号: | E21F5/00;E21F17/00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灌注 煤矿采空区 粉煤灰 采空区 大流量 注浆管 黄土 发泡剂储液罐 泡沫发生器 火灾 调节方便 工艺实施 滤网过滤 灭火效果 泡沫效果 压缩氮气 制备系统 氮气量 定量泵 发泡剂 观察孔 浆液量 搅拌池 泡沫管 悬浮状 制氮机 转载机 防治 泥浆 发泡 加注 井下 喷出 自流 水泵 水池 清水 观察 | ||
1.一种防治煤矿采空区火灾的泡沫,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为固、液、气三相材料,包括粉煤灰/黄土池作为固相,氮气作为气相,水作为液相。
2.一种防治煤矿采空区火灾的泡沫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制备水相的水池(3)和水泵(4)、用于制备固相的粉煤灰/黄土池(1)和转载机(2)、及用于制备气相的制氮机(15);
所述水池(3)通过水泵(4)与搅拌池(5)连接,所述粉煤灰/黄土池(1)通过转载机(2)与搅拌池(5)连接,所述搅拌池(5)通过注浆管(9)与沉降包(10)连接,注浆管(9)上接有发泡剂储液罐(8)和定量泵(7);
所述沉降包(10)通过管路一与泡沫发生器(12)连接,管路一上安装有调节阀(11);所述制氮机(15)通过管路二与泡沫发生器(12)连接,管路二上安装有调节阀(11)和逆止阀(16);所述泡沫发生器(12)通过管路三与泡沫管(14)连接,管路三上安装有调节阀(11)和观察孔(13);所述管路一、管路三间设有与泡沫发生器(12)并联的管路四,管路四上设有调节阀(11);所述泡沫管(14)的端部设有圆柱形网状的花管(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治煤矿采空区火灾的泡沫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煤灰/黄土池(1)、转载机(2)、水池(3)、水泵(4)、搅拌池(5)、定量泵(7)和发泡剂储液罐(8)均处于地面;
所述沉降包(10)、泡沫发生器(12)、观察孔(13)、泡沫管(14)、制氮机(15)和花管(17)均设置在井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治煤矿采空区火灾的泡沫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发生器(12)为文丘里式结构,进口锥角大于出口,在文丘里的喉部设置有进风小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治煤矿采空区火灾泡沫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包(10)包括圆柱部(10-2)、倒圆台部(10-4)和排渣支架(10-6);
所述圆柱部(10-2)和倒圆台部(10-4)组成容纳浆液的腔体,圆柱部(10-2)的一侧下端设有进浆口(10-1)、另一侧的上端设有出浆口(10-3),倒圆台部(10-4)的底部设有排渣口,排渣口处设有排渣阀门(10-5),排渣阀门(10-5)下部设有可供清理渣体的排渣支架(10-6)。
6.一种防治煤矿采空区火灾的泡沫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泡沫时,分别开启转载机(2)和水泵(4),将粉煤灰/黄土池(1)内的粉煤灰/黄土、水池(3)内的清水灌注到搅拌池(5)内,并进行充分的搅拌,形成悬浮状的浆液,经过滤网(6)过滤,进入注浆管(9),同时采用定量泵(7)控制发泡剂储液罐(8)向注浆管(9)内加注发泡剂,形成阻化泥浆,通过自流作用,输送到井下;
通过制氮机(15)向泡沫发生器(12)内加入压缩氮气,通过观察孔(13)观察喷出的泡沫效果,调节氮气量和浆液量,最终制备出大流量、高倍数阻化泡沫,经泡沫管(14)输送到采空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防治煤矿采空区火灾的泡沫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流经沉降包(10)的浆液由水平方向进入泡沫发生器(12),氮气由垂直方向进入泡沫发生器(12)。
8.一种防治煤矿采空区火灾的泡沫灌注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交替埋管灌注、工作面架间插管灌注或底板钻孔灌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治煤矿采空区火灾的泡沫灌注工艺,其特征在于,当进行交替埋管灌注时,埋管间距为30~50m,埋管最前端处于采空区氧化自燃带(Ⅱ);
当进行架间插管灌注时,沿工作面每隔20m预留三通,插管由三通引出,插管位于掩护梁后端0.5~1m,插管随工作面推进移动;
当采用底板钻孔灌注时,钻场间距20~30m布置,钻孔前端下方设有花管(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安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徐州安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992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施工通风装置
- 下一篇:矿井注浆管线防跑浆系统